文|圖說軍事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報道,中美俄三國都在研發自己的高超音速打擊武器,並且已經軍研製出了自己的型號。美國的X51A,中國的WU14和俄羅斯的YU-71,這三款高超音速打擊武器都對敵對國家造成了極大威脅,而事實上這幾款武器雖然名稱和外形不同,但作用卻是類似的,即都是作為一款用來「突防」和精確打擊,並且高超音速打擊武器的射程也超過了普通武器,一款高超音速打擊武器在載彈量和射程上完全不亞於亞音速武器,甚至還略有超出,而在其他方面,高超音速打擊武器又遠遠強於亞音速打擊武器了。
不過,俄羅斯媒體則認為,如果沒有上世紀90年代至2007年,中國抓準時機乘著前蘇聯解體以及俄羅斯國力衰弱,從俄羅斯廉價購買了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和高超音速武器技術,中國的進步並不會這麼快。俄媒稱,中國在1998年至2003年掌握俄羅斯GLL-31技術驗證機的大量技術文獻和資料,並在當時,拿走了「針」系列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飛行試驗數據。
在現代空軍作戰里,最需要考慮的就是三個問題,第一是投送距離,第二是投送速度,第三是突防能力,在歷史上,針對這三種不同的要求,衍生出了三種不同的武器。為了追求投送距離,美國研製出了「戰斧」型巡航飛彈,這種飛彈的射程非常遠,改進型的「戰斧」甚至可以達到2500千米以上的射程,但如此遠的射程缺點也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飛行速度實在太慢,「戰斧」飛飛行速度僅為250米/秒,要飛完長達2500千米的航程就需要近3個小時,因此只能用來打擊固定目標,並且得提前做好準備,準備工作極其複雜。
第二是投送速度,為了保證速度,很多飛彈在設計的時候就將超音速打擊能力放在了第一位,除了正常的超音速巡航飛彈以外,還包括了絕大多數的彈道飛彈,這些飛彈往往都擁有10馬赫以上的打擊速度,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體積和造價都會過大,一枚「戰斧」式巡航飛彈的射程達到了2500千米,但體積卻不到2噸,造價僅為數十萬美元,而一枚射程2500千米的中程彈道飛彈體積在10到15噸之間,造價也高達數百萬美元。
第三是突防能力,為了保證突防能力,絕大多數飛彈要麼選擇機動,要麼選擇速度,但無論如何,對於射程或者威力都是一個損失,俄羅斯的3M54E飛彈對陸攻擊型射程達到了2000千米以上,但一旦選擇對海打擊,需要在末端進行超音速機動,射程就會銳減到400千米。
但高超音速飛彈,卻可以將投送距離,速度和突防能力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美國X51高超音速飛行器實驗的時候連續飛行了6分鐘,對於速度在5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來說,6分鐘意味著700千米以上的打擊距離,而中國的WU14在實驗中更是打出了1000千米以上的射程,速度高達10馬赫的WU14也讓敵方根本沒有攔截的可能性,可以輕鬆將投送距離,速度和突防能力結合在一起。
高超音速打擊武器已經是未來軍事打擊模式下的一種重要武器,而中美俄三國都在研製該武器,也可以看出這種武器對於軍隊的重要性。不過就和「戰斧」一樣,只有戰爭才能檢驗效果。
本文由軍迷圈轉碼顯示查看原文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