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種類是比較多的,是日常常吃的一種食物。有很多蔬菜都有自己的營養價值和功效,比如菜花,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對於我們預防直腸癌以及結腸癌是有很大幫助的。不過蔬菜也是有"毒性」的,你知道嗎?這5種蔬菜千萬不可以隨便吃!
藍紫色的紫菜
藍紫色的紫菜水發後若呈藍紫色,那很有可能是因為它再海中生長的時候已經被有毒物質污染,最有可能的有毒物質就是環狀多肽。這種毒素即使在蒸煮中也不能解毒,所以最好不要食用變了色的紫菜。如果用水浸泡後發現紫菜呈現藍紫色就要快點把它扔掉。
四季豆和菜豆
四季豆的主要毒性來自於它所含有的皂素,烹調時,應先將其煮熟,然後撈出。如果沒煮熟吃進肚子裡皂素會刺激到消化道。菜豆的有毒成分主要是胰蛋白酶抑制物。烹飪的時候如果加入調料也會有解毒作用。
蠶豆
蠶豆也是有「毒性」的蔬菜,蠶豆病就是蠶豆引起的,有的人體內紅細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氧酶吃了蠶豆後會得溶血性黃疸。而這種病多見於家族遺傳,所以蠶豆也不能隨筆吃,如果有家族病史的人最好做了檢查確保健康在吃蠶豆。
木耳
大家都知道木耳是一種非常營養價值的食物,它還有幫助身體抵抗癌細胞的功效。不過它也可能含有毒素,新鮮木耳含葉啉類光感物質,生吃新鮮木耳後,可引起日光性皮炎,嚴重者出現皮膚瘙癢、水腫和疼痛。所以一定要煮熟吃,「解毒」後再吃 。
新鮮黃花菜
黃花菜帶有「毒性」,它所含有的秋水仙鹼是有毒物質,如果進入人體內會進行氧化作用導致引起類似急性腸胃炎症狀。想要解毒的話記得要進行充分的浸泡,把有毒物質「沖洗」乾淨,這樣就不會有毒素了。
所含秋水仙鹼進進人體後經氧化會產生有毒物質,食後會引起類似急性腸胃炎症狀,極易誤診。而干黃花菜在加工時經凈水充分浸泡,已將大部分秋水仙鹼溶出,所以一般不會中毒。
此外我們都知道,肝炎和黃曲黴素是導致B肝的兩大主因!早在1993年,世衛組織就將黃曲黴素劃定為一類致癌物。
黃曲黴素是由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所產生的一類代謝產物,它有強烈毒性,其中致癌性最強的就是B1型。研究顯示,黃曲黴素的食用與肝細胞癌變成正相關,長期食用會破壞肝臟組織,嚴重可致肝癌。
生活中,黃曲黴素常出現在穀物、豆類和堅果中。除此之外,筷子和花生油中也有可能含有黃曲黴素,所以大家平時也要多加註意。
一、花生油
花生油是很多家庭的主要食用油,它雖然是植物油,但沒有想像中的安全。
食藥監局工作人員解釋說,花生油在製作過程中有很多道工序,其中有一道就是專門去除黃曲黴素的。油品生產出來後,工作人員還需對油品進行黃曲黴素檢測,符合標準才能出售。
但是不排除一些工廠會省掉這一道工序。尤其是小作坊,因為生產工藝不夠完善,也缺少原油精鍊處理設備,這樣生產出來的花生油就很可能存在黃曲黴素。
廣東省疾控中心衛生化驗所副所長聞劍還提到:「這幾年送檢的散裝花生油中,黃麴黴毒素B1的污染率達到20%。」
除了工藝問題之外,原料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花生是花生油的主要原料,它其中富含澱粉,在運輸或儲存中很容易引起霉變,這時即使經歷榨取的熱過程,也很難全部去除。
因此,食品專家建議,大家儘量購買大品牌的花生油。而且不建議一次性購一大桶,因為黃曲黴素的數量跟放置時間成正比的。
在使用食用油時,如果聞到「哈喇油」味道,就說明已經有發霉的趨勢了,一定要馬上扔掉。
防癌小技巧:黃曲黴素需要溫度達到260度才能降解,但我們做飯時一般不會超過這個溫度。所以可以在下油後添加少許食鹽,能適當降解黃曲黴素,減少它對人體的傷害。
二、筷子
除了食用油,筷子也是誘發肝癌的「罪魁禍首」。
筷子用久了會出現裂縫和小毛刺,這些縫隙很容易殘留食物,放置過久食物發霉就會產生黃曲黴素,使用消毒櫃也無法消除。
但需要注意的是,筷子本身並不會產生黃曲黴素,它的黃曲黴素是來源於筷子上的食物。
所以建議大家平時筷子一定要清洗乾淨,筷子洗完後還要晾乾,防止黴菌滋生。另外,筷子也要勤換,最好半年換一次。
兩項檢查可發現肝癌
肝癌與其他的腫瘤不同,它有幾種非常明確的高危因素,所以只要做到遠離高危因素,定期篩查即可把肝癌扼殺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