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孟加拉籍客工感染白喉症,入院救治5天後宣告不治。這是25年來首個在新加坡感染的白喉新病例。
據報道這名孟加拉客工是在前天過世。他生前是一名建築工人,住在義順7道的客工宿舍,並在裕廊一帶的德曼花園工作。新加坡衛生部周六晚發文告說這名客工近期沒有離開新加坡,當局因此相信他是在新加坡受感染。
據衛生部文告,他是在7月30日出現發燒和頸項腫脹症狀,8月1日到邱德拔醫院求診後立即被安排入院,隔離起來接受治療,但經5天治療後仍不敵病魔過世。
醫院經化驗證實,他的呼吸道感染造成白喉(diphtheria)的白喉桿菌。
新加坡上一次出現在當地感染的白喉病例是在1992年。1996年則出現最後一起外來白喉病例。
衛生部表示當局是在周四(3日)接獲這起病例的通知。衛生部也指,白喉在當地傳播開來的風險低。
這是因為新加坡自1962年開始就實行全國孩童免疫計劃,孩童必須注射疫苗,當中包括預防白喉的疫苗。新加坡有96%至98%的兩歲孩童,注射過白喉疫苗。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醫生梁浩楠受詢時則說,就算是在1962年之前出生、沒注射過疫苗的人,也可能曾因在兒時患上白喉,而已對白喉產生抗體。
受白喉桿菌感染的壞死細胞積累在喉嚨和鼻腔,形成灰白色的假膜,因此得名「白喉」。
白喉桿菌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在空氣中散播,造成發燒、喉嚨痛、頸項腫脹等症狀。
白喉主要是攻擊呼吸道的細胞組織,壞死細胞積累在喉嚨和鼻腔,形成灰白色的假膜,因此得名「白喉」。
根據衛生部,有5%到10%的白喉患者會因此喪命,孩童死亡率則更高。衛生部強調注射疫苗是預防白喉的最佳方式。新加坡法律也規定孩童必須注射白喉疫苗。
白喉桿菌是通過咳嗽和打噴嚏在空氣中散播,病症包括發燒、發冷、喉嚨痛、頸項腫脹、流鼻涕、呼吸困難等。
在更嚴重的情況下,病菌分泌的毒素會進入血液破壞器官,造成心臟、神經線壞死以及死亡。
治療白喉的方法,包括使用白喉抗毒素(antitoxin)以及抗生素。
梁浩楠醫生說,就算是受到輕微白喉感染,也不能忽視情況,因為若不服用抗生素治療,將造成嚴重後果。
曾與死者接觸的48人已被確認,其中兩人出現喉嚨痛症狀,目前已被隔離。
這48人曾在客工宿舍和工地與死者有直接接觸,其中兩人於8月3日出現喉嚨痛的症狀,已被安排在邱德拔醫院暫時隔離。
衛生部表示,這48人已服用了預防性藥物,也注射了白喉疫苗,他們的呼吸樣本也已送去化驗。這48人中,有46人是客工,另外兩人是新加坡人。
和過世客工同樣住在義順7道宿舍的客工受訪時,都對出現白喉病例表示擔憂。
住在新邦宿舍的孟加拉籍建築客工阿拉姆(26歲)說,宿舍里住著很多人,病菌容易傳染。
泰國籍建築客工南達(47歲)則說,僱主和他們提過非典型肺炎和茲卡,但這是他第一次聽聞白喉,因此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