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峙已一月有餘 清場在即?中印拒絕退讓(組圖)
中印邊境對峙已持續一個月有餘,8月3日深夜,中國國防部就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發表談話,談話表示,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克制不是沒有底線。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變的幻想,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地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和安全利益。
與此同時,被認為是中國官方傳聲筒的新華社與《人民日報》也先後發聲,揭露印軍非法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從中國外交部的率先發文,到各權威機構緊隨其後,這一舉措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已經逐漸失去戰略耐心,在最壞的情況下不排除動武的可能,且這一可能性正在逐漸增大。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趙可金表示:「一般情況下,如此詳細地解釋問題,就是已經明確了底線,會在某一天突然採取行動,應該各項準備都做好了。」
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就中印對峙事件釐清各中的是非曲直,在輿論中搶奪主動權。若印度仍一意孤行拒絕將全部人員撤離中國國土境內,中國政府很可能採取先禮後兵的方式予以回擊。
中國政府對中印邊界對峙正逐漸失去耐心(圖源:VCG)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建軍90周年閱兵講話時,雖然沒直接提到中印的軍事對峙,但他表示中國「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這句話被普遍認為是對中印邊界對峙事件的回應,而在中國國內瀰漫與充斥著強烈的、激進的愛國主義情緒的氛圍下,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在這場明顯占據道德優勢的衝突中主動放低姿態。
尤其是中共十九大即將於秋天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無疑是中國政治中最為重要的大事件,任何被認為是後退的舉動都將可能損害中共權力核心的外界形象,這顯然是不被允許的。
因此,相關立場文件的發布可以說是中國政府努力折中的一個方法,畢竟動武對中印雙方都將帶來巨大的影響和破壞,而全然無所作為又會被民眾視為過於軟弱,同時也無法起到震懾印度的作用。
值得思考的問題依然是,中印邊境戰爭有可能發生麼?
一個較為謹慎的答案或許是,中國政府不會絕對迴避戰爭的發生,甚至已經做好了迎接戰爭發生可能的各種準備。但不到形勢無法轉寰的緊要關頭,中國不會希望通過戰爭手段解決問題。
中印雙方在邊界積極布防(圖源:VCG)
對於印度而言,戰爭亦是其不願看到的結果,這從印度外交部長3日在國會的發言即可看出,蘇斯馬·斯瓦拉傑(Sushma Swaraj)表示,戰爭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印關係需要通過對話和協商梳理。
而目前有援引印度方面的消息人士稱,印度政府正努力試圖採取兩種「外交方式」解決這一危機,第一種選擇與不丹有關,讓不丹軍隊在對峙地區代替印度軍隊,使中國和不丹軍隊雙方撤兵;第二個選擇是延長對峙時間,直至11月中國採取緩和的外交政策。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政府會允許對峙事件持續到11月麼?從各大機構近期密集的表態來看,顯然並無此種可能,中國已然喪失了戰略耐心,毫不客氣地說,如果印度還寄希望於以天氣惡劣為藉口體面地撤軍,則實在是對中國國防部罕見發聲的嚴重性缺乏足夠清晰的認識。
那麼第一種選擇可能成為現實麼?目前尚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印仍不能找到一種相對合適的途徑及方法解決這一窘境,則戰爭將不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