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pinterest) 不說,是誤解的開始
Amy和Jason是朋友眼中公認最登對的情侶。
他們從國中就開始交往,愛情長跑了十年,對彼此非常了解。
經常可以在臉書上看到兩人快樂出遊的相片,大家也等著他們傳來結婚的好消息。
就在Jason接受公司的培訓安排,去日本半年回來後,
Amy卻和好姊妹們表達想和Jason分手的心情,把好姊妹們給嚇壞了。
原來Jason回來臺灣前,曾對Amy說,
他在回到工作崗位前有一個星期的假期,可以每天接送Amy上下班。
Amy當然覺得很開心,只是Jason剛回到臺灣也有很多事要處理。
第一天接送她下班時,就讓Amy等了半小時。
一上車,Amy就說:「如果這麼勉強,就不要來接我了,我自己上下班也很方便的。」
Jason點點頭,第二天就沒有再接送,說好的溫馨接送情,就這樣不了了之。
但偶爾他還是會問Amy,需不需要去接送她上下班?
Amy都說不必,卻忍不住私底下向姊妹淘抱怨:
「第一天來接我下班就遲到,是怎樣?然後我請他不必勉強,他也當真?」
(Photo:pinterest)
上週Amy因為工作要南下出差,和Jason說會自己開車下去。
但其實心裡默默的期待Jason能主動說要載她下去。
結果當天,她一個不小心,撞上了前面因紅燈緊急停下的轎車。
驚魂未定的她一個人下車做筆錄、聯絡保險公司。
好不容易到達朋友的家,已經下午三點了。
她好希望此刻Jason就在身邊,但又說不出口。
想到最近Jason帶給她的失望,再加上車禍的驚嚇,
令她感到身心俱疲,忍不住大哭了起來。
好友得知後立刻幫她聯絡了Jason,Jason也從電話那端傳來關心的聲音,
「要不要我去接你回來?」
Amy冷冷地說:「不必了!車子沒事,我休息一下就開回去。」
最後經由家人提醒,Jason還是趕緊坐車南下,接Amy回家。
(Photo:pinterest)
自從這件事後,Amy開始省視自己,
總是期待對方可以猜到自己的心思,這樣的期待是不理性的。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懂妳心裡在想什麼,即使是愛人也一樣。
於是她試著做出一些改變,直接說出自己內心的需求,
並且常常感謝Jason為她做的一切。
現在Jason和Amy已經成為最閃、最幸福的一對新人。
如何溫和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
因為有時候太直白的要求,反而會引起對方的不悅。
根據這些年來研究說話術的經驗,最有效的方式是「洗碗精說話術」,
不僅清楚乾凈,溫和又不傷手。
(Photo:pinterest) 洗碗精說話術:分清楚事實、推論和意見
洗碗精說話術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話說清楚。
如果你有用過天然的洗碗精,就會發現它有一種特殊的能力,
就是可以把髒污、油水和碗盤分離,同時也不傷害肌膚。
說話也是一樣的,很多時候,「事實」或「需求」往往讓人覺得忠言逆耳(就像是碗盤上的污垢)。
讓聽的人無法聽入耳,但對方想要表達的需求可能很重要(就像油污附著的碗盤),
這時我們就要像洗碗精一樣,擁有區辨並分離油污和碗盤的能力。
我們常把意見和事實混在一起,
因此有必要分清楚「事實」、「意見」與「推論」的不同。
例如,男朋友忘了你的生日,這是事實。
如果你因此推論男朋友不在乎你,可能就是一場爭吵的開始了。
(Photo:pinterest)
女:「你一點都不在乎我(意見)。」
男:「我怎麼可能不在乎你?你在生什麼氣(意見)?」
女:「我沒有在生氣,你想太多了(意見)。」
男:「我哪有想太多?明明就是你在生氣、耍脾氣(意見)。」
如果這時候彼此能把事實說出來,讓對方知道妳的想法,
再加上自己的意見或推論,就可以減少紛爭了。
女:「你忘了我的生日(事實),這讓我覺得你一點都不關心我(推論)。
我認為我們交往這麼久,你不應該忘了我的生日(意見),所以我很難過(感受)。」
男:「啊,對不起!我居然忘了你的生日(承認事實),讓你這麼難過
。但我很在乎你(意見),出國時,總是想著要買什麼給你(事實),讓你開心。
你心情不好,我也馬上請假出來陪你聊天(事實),怎麼會不關心你(意見)呢?」
女:「嗯!也對啦!每次我心情不好,你都會聽我發牢騷(事實),這讓我覺得你很在乎我(推論)。」
男:「忘了你的生日,我也覺得很不應該(意見)。走吧!要吃什麼我請客,向你賠罪。」
這樣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溫和地說出內心需求
雖然勇敢地把內心的需求表達出來,可以免去對方的猜測、避免誤解。
盡量做到心口合一,但是在表達方式上可以稍作變化和調整。
特別是在亞洲的溝通文化中,非常重視保留對方的情面 ,因此不太適合太直接的表達。
有時用比較柔和的方式表達,顯得較為謙虛和尊重對方,讓人沒有壓力。
你可以比較看看以下的說話方式,哪一種讓你感覺不好?
「下午要記得倒垃圾!」(命令)
「老公,下午請記得倒垃圾!」(要求)
「老公,可以麻煩你下午倒垃圾嗎?」(請求協助)
(Photo:pinterest)
其實,只要加上幾個字,就可以讓對話的溫度有所不同。
一項溝通的研究發現,結合權威與禮貌的對話是最有效的。
過於權威的說話方式,雖然短時間可以讓屬下聽從,
但長時間容易造成對立或消極的抵抗。
相對的,如果你是帶有溫度的對話,會讓屬下覺得比較舒服,
會更願意聽從你的要求。
所以,當我們需要別人協助時,直接說出需求會比悶在心裡要好。
但表達的方式,必須有禮貌與尊重。
說話也是一種藝術,
無論是與情人還是家人,
都應該清楚明瞭的讓對方了解自己要什麼。
這樣一來不僅能免除爭論,
更能增進彼此的感情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