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空軍的實力有多弱?連土耳其空軍都沒信心打贏

@ 2017-08-06

一直以來,我國空軍裝備使用、後勤維修、訓練模式都是參考俄羅斯空軍,主力戰機更是以俄式裝備為主,俄羅斯空軍可以說是中國空軍的師傅一點不為過,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俄羅斯發展進入困頓,中國空軍的實力已經悄然超過俄羅斯,並有將其遠遠甩在之勢,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主戰裝備領先俄空軍半代

空軍的主戰裝備為制空戰鬥機,由於俄羅斯一直以來軍費吃緊,該裝備已呈現被中國趕超之勢。拿主力戰機來說,俄羅斯目前主力戰機為蘇-27為基礎改造而成的系列戰機,其航電設備老化已成為致命缺點。按照美國標準,全世界現役的主力戰機分為五代,老式蘇-27戰機和經過航電改造的F-16、F-15戰機分數第三代和第四代,有根本性的作戰效能差距。主要體現在美式標準第四代戰機在經過綜合航電改造後普遍配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綜合一體化航電系統,可以在更遠距離首先發現老式蘇-27,更快速度完成火控解算髮射武器,而老式蘇-27在四代F-16戰機面前甚至不能有效告警,連被對手鎖定都不知道,二者戰鬥力形成了根本性差距。

而中國在引進蘇式飛機的同時,一直以來非常注重將其實施美式航電改造,中國電科集團通過多年的努力,先後攻克了無源相控陣、有源相控陣、綜合航電系統的設計、製造難題,目前的中國版殲-10C、殲-11D、殲-16戰機,在中遠距作戰能力非原版蘇-27可比,而俄羅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款飛機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孰強孰弱,一目了然。

體系思維滯後且作戰一盤散沙

現在空軍作戰非常強調體系致勝,所謂體系致勝就是空軍相關的雷達、電抗、通信、保障、作戰等各個作戰要素要能夠有機的融合到一個整體中,實現數據流的橫向、縱向無障礙傳輸,成為一個作戰網絡,達到隨時隨地入網,隨時隨地指揮的程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軍民用網絡技術發展迅速,部隊更是注重使用軍民融合方法建設作戰網絡,形成了話音、數據鏈、有線通信為通信基礎搭建的綜合空軍作戰體系,初步實現了軍種範圍內的網絡化體系作戰,特別是在防空作戰中,這套體系成熟度非常高,不亞於美國空軍。

而俄羅斯一直以來在僵化的軍隊思維主導下,各個作戰基地的光纖互聯、作戰平台之間的高速數據鏈互通方面很滯後,往往出現要麼難以指揮,要麼難以保密的尷尬境地。一旦兩國之間實施對抗,俄空軍這種體系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大規模作戰準備和任務籌劃,作戰單元之間呈一盤散沙狀態,給自身國防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改革出現混亂導致戰力不升反降

2015年以來,中國空中力量作戰形成了三級指揮體制,在強大的國力推動下,每個旅基本上都是實力加強,三代機每年以固定速度配裝部隊,實力穩步提升。而俄羅斯在2011年開始實行的軍事改革卻給其國空軍帶來災難,俄羅斯在不具備改革國力的情況下,強行推行「新面貌」改革,成立空天軍,大量縮編,摧毀了原有的空軍-集團軍-航空兵團編制,改用空軍基地和空天防禦旅,由國防部下屬的七個司令部直接指揮。雖然此舉也形成了較短的指揮鏈,但卻解散了一大批原有的航空團和獨立大隊,並將大量的基地合併,國內245個軍用機場被縮減到27個,大量航空部作戰參謀人才流失。

前俄羅斯空軍司令科爾努科夫對這種改革痛心疾首,他指出「目前俄羅斯空軍只能用不到600架飛機防守約2萬千米長的邊境線,防空能力降低了80%以上」,「所謂的空天防禦旅根本不能防天,以前我們能擊落100架入侵敵機的98架,現在只能擊落20架,我們連土耳其的空中進攻都防禦不了,或許對手式喬治亞時,我們才有勝算」。

科爾努科夫的這種言論和態度引起了普京的不滿,後來被解職,但俄羅斯空軍實力大幅度縮減的事實卻改變不了,以俄羅斯在遠東的空軍部署來看,其第3空防司令部只有三個戰鬥機基地,不到80架飛機,與中國北部戰區實力相差天壤之別,一個攻擊波次就可能被全部癱瘓。

所謂兵貴精、不貴多,現在的俄羅斯空軍兵不精、也不多,在整體實力上已經被中國遠遠甩在身後,再聯繫目前那點可憐的GDP增長和惡劣的國際環境,兩國今後的地位恐怕再也不會是蘇聯時期那樣了!

全文完,謝謝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