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然限制新增貸款供應成為了最大的「尾部風險」!

@ 2017-07-31

中國希望未來經濟增速有多快?中國打壓信貸泡沫的決心有多大?中國將在多大程度上開放金融市場?

在讓投資者感到擔心的問題清單上,中國的排名有所下滑。在今年5月和6月美銀美林(BoAML)發布的專業投資者月度調查中,中國突然限制新增貸款供應成為了最大的「尾部風險」。

然而,本月這些擔憂已讓位於債市崩盤,以及決心收緊貨幣政策的西方央行官員們的政策失誤。

眼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望獲得更多關注。中國的政治精英們將於10月份召開中共十九大會議,在會上為未來五年定下方向。以下是投資者應當提問的三個問題。

1. 中國政府希望經濟實現多快的增速?

北京方面正致力於從依賴出口與製造的經濟轉型為服務主導型經濟。在舊模式下,中國似乎經常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

所以,如果一位投資者只能了解中國的一件事,政策制定者設定的增速目標也許是最重要的事實。

多年以來,6%一直被視為可接受的最低增速,上周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略有加速,達6.9%。

高盛(Goldman Sachs)多元資產策略師克里斯蒂安•穆勒-格里斯曼(Christian Mueller-Glissmann)說,他想知道北京方面希望在未來五年實現多快的增速,以及增長將源於何處。

「是依靠消費者,還是再次依靠支出並且一切都與支出相關?」他說,「這意味著,他們會以多大力度收緊金融環境,如何處置槓桿,如何處置房地產——這些都跟增長目標有關。」

2. 中國有多大決心打壓信貸?

中國的部分市場當然相信這一點——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指出去槓桿是中國企業的重中之重後,上周一,成分股為小型初創企業的中國創業板(ChiNext)指數大跌5%。中國三大監管機構與中國央行罕見地在消除金融不穩定性方面協調一致,也強化了習近平的決心。

儘管習近平聚焦於國企債務,但中小企業非常清楚,今年中國央行一直在以遏制更高槓桿之名,推高批發借款的成本。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中國中心(China Centre)研究員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表示,儘管目前有跡象表明本輪打壓放緩了一些較活躍的信貸種類,但更傳統的貸款措施並未受到影響,導致中國股市成為「無人區」。

「未來幾個月,如果中國當局決心繼續執行當前的金融策略,將發生一些變化:或者是房地產市場和經濟的增長將大幅放慢——這又可能令當局感到擔憂,從而放棄限制——或者是打擊力度不像看起來那般嚴厲,信貸擴張將再度提速。」

3. 中國真會開放其金融市場嗎?

北京方面想讓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市場,但尚不清楚官員們願為此放棄多大的控制權。過去兩個月,中國A股首次被納入一個國際基準股指——迫使指數追蹤型基金經理買入A股股票——同時在香港啟動了「債券通」(Bond Connect)機制,允許境外投資者借道便利的香港進入內地龐大的債市。預計不久後中國債市將被納入國際債券指數。

這兩件事被視為某種更大動作的開端。花旗(Citi)分析師預測,到2025年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將跟美國相仿,暗示未來8年將有3.6萬億美元投資資金流入中國。銀行和其他產品提供機構正爭先恐後地讓客戶熟悉中國內地市場。

但懷疑人士警告稱,中國迄今在保證資金進入通道——以及關鍵的資金自由匯出——方面承諾甚少。連接境外投資者與滬深交易所的內地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機制(Stock Connect)仍施行配額。債券通對於資金流入並未設置此類限制,但並不保證未來不會設限。債券通的規則草案里包括了這種保證,但在終稿里消失了。

花旗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鑒於監管風險、資本管制和仍不透明的稅制,境外機構投資者一開始很可能會謹慎行事。

「但我們認為,隨著人們對中國改革議程的信心加深,加上市場機會之巨,這些擔心將逐漸消失,」他說。

譯者/何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