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解讀:太極拳如何練氣養氣

@ 2017-07-30

俗話講「外練筋骨皮,內煉一口氣」,太極拳運動的特點之一,就是煉氣、養氣。

如何練氣養氣,太極拳前輩們做過許多精闢的論述。如十三勢行功要解日: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少滯」。這段話,成為後世練太極拳者煉氣、養氣之要旨。

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段話如何解讀,對於下一步能否盡快跨入太極門徑至關重要。

首先,對太極拳的「氣」要有正確的感知

對於氣,中醫學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病可及於血,血病可累及氣」。可見,在人體中,氣與血密不可分。

太極拳中所說的「氣」,一面概括了中醫學中的「正氣」、「元氣」、「經絡之氣」、「真氣」等物質的氣,另一方面還包含有武術、氣功中說的「內勁」、「內功」等功能的氣。這兩種氣的相互作用,共同組成太極拳中所說的太極內氣。

二要區別太極拳與氣功的運氣法 

談到太極拳的運氣,必先論及太極拳的呼吸。練太極拳初級階段的呼吸,純任自然,以順遂為準,不必強求與動作合拍,呼吸的方法主要是鼻吸鼻呼。這一點,是太極拳有別於其他氣功的。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但是,隨著功力的增強,太極拳的呼吸便自然而然地與動作合拍。十三勢行功心解曰:「能呼吸然後能靈活。」就是說呼吸與動作要努力做到合拍,該呼就呼,該吸就吸。比如蓄勁時吸,發勁時呼;提升時吸,沉降時呼;開時吸,合時呼。

三是要知松。

拳論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不能松,勁就會僵,氣就會滯,氣勁僵滯就不能做到一氣貫通。所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氣遍身軀不少滯」,這串珠子是用一根線串著的,線不能斷,線斷了珠子就會散落。這根線就是內氣。所有的動作,要由內勁(內氣)帶動,所謂內不動外不動,以氣運身,內氣鼓蕩,外形飽滿。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四要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這一點,太極拳與氣功家的運氣有所不同,一般氣功家煉氣是意念專注於一點,而太極拳練的是活勁,氣由意導,所謂「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氣為形體的動力,氣行之內,體形之於外,表裡一致,是為完整。

所以,太極拳的整個修煉過程完全應以意氣為主導,行拳走架時全身放鬆,要用意引導氣之運行,內氣鼓蕩,外形飽滿,全身皮毛與大自然之大氣相互鼓蕩,人在氣中,氣在人中,呈現出一種天人合一的融融自然之情景。

五是行氣之法

太極拳的氣行之源在腰部(丹田),發勁前身體先要放鬆,氣沉丹田。發勁時呼氣,命門之氣前翻入丹田形成一小周天。拳論所謂「內有海水波浪翻,外有珍珠倒捲簾」。此行氣之法,初時渺茫,時間久之亦能掌握。陳鑫曰:「出腎入腎是真訣。」丹田是氣之源、勁之發動機,出勁入勁都離不開腰部(丹田)的樞紐作用。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孟子日:吾善養吾浩然之正氣。拳論云:氣以直養而無害。太極拳修煉的正是這種「正直之氣」。

點選以下圖片,進入我們粉絲團給我一個讚,更多運動相關資訊提供給你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