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鶴年:隱秘低調的大馬首富

@ 2017-07-27

郭鶴年:隱秘低調的大馬首富

現年92歲的嘉里集團掌門人郭鶴年,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以100億美元身家連續11年蟬聯馬來西亞首富,其商業王國涵蓋白糖、棕櫚油、航運、酒店、地產等領域,在馬來西亞、香港和新加坡擁有10餘家上市公司,享有亞洲糖王、香格里拉之父和南華之主等美稱。但他為人低調、謙和,從不稱王稱霸。他強調,「做生意要有膽量,但膽量要對生意,不要用膽量對人。」

他說

成功是失敗之母,事一旦圓滿,人一旦成功,就開始醉生夢死,開始講究享受。

——郭鶴年

嘉里集團及其旗下的亞洲最大糧油集團豐益國際、亞洲最大酒店管理集團香格里拉,還有去年被阿里巴巴收購的香港南華早報集團,這些聞名遐邇的公司,都屬於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

郭鶴年不但建立起龐大的商業王國,更讓這個商業王國蒸蒸日上。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領袖外,最廣為人知的馬來西亞人。

郭鶴年的成功在商界已是一個傳奇,而他的低調更為此平添很多神秘色彩。

「我們只是一界小商人。」遇到讚美,他總這樣回應。

 

赴新求學,與李光耀同窗

郭鶴年於1923年10月出生在馬來西亞柔佛新山,祖籍福建福州。其父郭欽鑒14歲時從福建飄洋過海到馬來西亞謀生,先後當過店員,開過咖啡館,經過數年努力,於1911年創辦了以經營大米、大豆和白糖為業務的東升公司,由於和時任柔佛州州務大臣的拿督翁私交甚好,郭欽鑒得到了糧食特許供應權,很快便壟斷了整個柔佛州的大米和麵粉生意,家境日臻富裕,成為馬來西亞一大富豪。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郭鶴年是郭欽鑒的第三個兒子,上面有兩個哥哥,郭鶴舉和郭鶴麟。兄弟三人中學時都就讀於新山英文書院,這是一所在馬來西亞極負盛名的學校。在這裡,郭鶴年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礎。之後,他又進入當地著名的中文學校寬柔中學讀了一年。郭鶴年曾說:「一個人如果能夠改善他的溝通技巧,那麼這個世界就會更加接近他」。事實上,在這兩所學校的學習,不僅讓郭鶴年同時具備出色的中英文溝通能力,更讓他日後和眾多馬來西亞政要成為好友,這些都有利地支持了他日後事業的發展。

中學畢業後,18歲的郭鶴年被父母送往新加坡名校萊佛士學院就讀,與後來曾擔任馬來西亞總理的拉扎克、海珊·奧恩,以及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成為校友。遺憾的是,郭鶴年並未完成學業,他在萊佛士學院只讀了一年,日本侵略戰爭就爆發了。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1941年,日軍攻打馬來半島,次年占領了新加坡。郭鶴年家族的生意受戰爭影響被迫關門停業,直到1945年日軍投降才恢復經營。為了生計,郭鶴年進入日本三菱公司新山分公司的米糧部工作。家裡的生意重回正軌後,郭欽鑒給了郭鶴年3萬美金,讓他在新加坡自己創業。於是,在1947年,郭鶴年創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企業——力克務公司,主要經營雜貨、米麵、船務經紀及膠粘劑製造等業務。

繼承家業,晉升亞洲糖王

創立公司次年,父親郭欽鑒病逝,郭鶴年從新加坡返回馬來西亞,在母親鄭格如的建議下,郭鶴年兄弟三人於1949年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家族裡一致推舉博學多才的郭鶴年出任公司董事長,就這樣,未滿26歲的郭鶴年接過重擔,正式成為家族企業掌門人。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郭鶴年的長兄郭鶴舉後來成為馬來西亞一名外交官,二哥郭鶴麟則加入了馬來西亞共產黨,在1953年遭英軍埋伏不幸犧牲。郭鶴年年紀輕輕就能扛起家族重擔,固然與他出身富裕有關,然而,他過人的膽識、才能、超強的判斷力以及永不停歇的奮鬥精神,才是他日後征戰商海、名震四方的關鍵。

為進一步發展事業,郭鶴年於1954年遠赴英國進行學習和考察,除了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方法以外,郭鶴年還對倫敦糖業的經營做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對糖業的貿易狀況也了如指掌。回到馬來西亞後,郭鶴年將公司業務重點放在糖業經營上,並創辦了馬來西亞第一家製糖廠。他看準時機,迅速建立起遍布大馬全境的銷售網絡,形成原料-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體制。1968年,郭鶴年與大馬玻璃市州政府合作成立了種植有限公司,向當地政府租下58萬畝森林地,開墾成甘蔗種植園,大大增加了原料來源。在盯著糖業生產的同時,郭鶴年還關注著市場的情況。1973年,全球白糖市場價格飛漲,郭鶴年趕在糖價上漲前從印度大量購入低價白糖傾銷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並投資糖期貨貿易,這一切不僅為郭鶴年的煉糖業規避了風險,也為他贏得了豐厚利潤,為日後擴大經營提供了資金保障。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至此,郭鶴年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80%的糖業市場,每年控制的食糖總量達150萬噸左右,占全球糖業市場的10%,他還通過與印度尼西亞首富林紹良合作將業務擴展到印度尼西亞,進而成為新一代「亞洲糖王」。

擴展領域,締造郭氏王國

在糖業市場成功掘金之後,郭鶴年並沒有止步,他躊躇滿志,在生意場上全面出擊,藉助於世界和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良機,依靠與政府、工商業界的良好關係,郭鶴年開始擴展他的經營領域。

從1962年開始,郭鶴年先後創辦了麵粉廠、食油公司、飼料加工廠、採石廠、玻璃廠和礦廠等多個企業,擁有拉曼錫礦近42%的股權,並成為馬來西亞第二大銀行土著銀行的董事。他還在香港成立了萬通貿易公司,將食糖銷往中國和東南亞市場;在新加坡成立了LEO船務公司,之後又創辦太平洋船務公司。1971年,他在新加坡投資1億馬幣建立了自己的酒店品牌——香格里拉。隨後,香格里拉大舉進軍亞洲,先後在香港、北京、首爾、吉隆坡、曼谷和斐濟等地興建酒店。迄今為止,已經開業的香格里拉酒店僅在中國內地就已近50家,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團。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1974年,郭氏兄弟旗下的嘉里集團在中國成立了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以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龍魚」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1984年,嘉里集團斥資5億美元在北京興建當時最高的建築國貿中心,成為北京CBD的地標性建築,這也是當時外資在中國內地投資最大的一個項目。

酒店和航運一度是郭氏王國投資的重點領域。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初,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這兩個行業同時出現了歷史性低潮,導致郭氏旗下所有航運生意連續出現虧損,在曼谷和吉隆坡新開業的香格里拉酒店也經營不利。面對如此局面,郭鶴年顯示出他果斷堅決的一面。在航運業的投資虧損數億美元之後,郭鶴年在1986年果斷放棄了航運業務。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1988年,郭氏集團以20億港元收購了香港電視有限公司31.1%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1993年,郭鶴年的嘉里集團又斥資26.5億港元收購了香港銷量最高、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刊《南華早報》,郭鶴年也因此被港媒封為「傳媒大亨」。

不過,在去年年底,郭鶴年以2.65億美元的價格將南華早報集團出售給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就此退出了傳媒業。這筆買賣一度被認為是郭氏王國走向衰落的信號,但郭鶴年說:「這是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決定」。

後繼有人,傳承家族精神

在商界戎馬大半個世紀,郭鶴年如今年事已高,誰來繼承郭氏王國難免成為媒體熱炒的話題。郭鶴年早在1992年就宣布退休,將家族事業交給後代打理,但重大決策權仍掌握在他手中。至於接班人,他似乎屬意於長子郭孔丞和侄兒郭孔豐。

郭鶴年膝下有8個子女,還有許多親屬分布在各公司高層。其長子郭孔丞從1978年起就進入父親旗下企業工作,現任嘉里集團副主席;畢業於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次子郭孔演執掌著家族控股50%的香格里拉集團,主管亞洲事務;三子郭孔字擔任玻璃市種植公司副主席;女兒郭淑蔻掌管檳城的酒店業務;侄子郭孔豐是豐益國際的掌門人,深受郭鶴年讚賞。這個龐大的家族團隊在郭鶴年統領下合作得當,充分發揮了家族企業團結、高效的優勢。

郭鶴年為人低調,但其長子郭孔丞年輕時的一段情史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現年62歲的郭孔丞早年長駐香港擔任香格里拉集團董事時,結識了當時華語樂壇的巨星鄧麗君,倆人墜入愛河並宣布訂婚,訂婚宴會就設在郭孔丞自家的香格里拉酒店。遺憾的是,這段戀情遭到了郭鶴年母親鄭格如的強烈反對,兩人被迫分手。

郭鶴年一生也有過兩段婚史,晚年的他在回歸家庭生活的同時,也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其實,作為華商的傑出典範,郭鶴年一直熱心幫助祖國,上世紀70年代,中國白糖緊缺,急需30萬噸糖,郭鶴年多方籌措,不到一個月就調集到然後無償獻給了中國。1990年北京舉辦第11屆亞運會前期,因經費緊張,籌辦工作開展困難,郭鶴年得知消息後,親自將200萬美元支票交到籌委會,不要任何回報,還特意強調不許宣傳。他旗下的嘉里集團在2013年向中國的「希望工程」青少年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人民幣,此後還不間斷地為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提供助學金。

「母親影響我們不要忘本。」一句樸實的話,伴隨了郭鶴年一生的商業歷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