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 殯儀學徒起月入63000 返工要入殮房陪五屍體一齊訓

@ 2017-07-27

在華人社會中,死亡一直是人所忌諱的問題,大時大節不能提、喜慶日不能提、在老幼面前都不能提,結果從童年到成年,若非中途身邊人遭逢不幸,人們根本很少會接觸到死亡這個課題,這種忌諱結果招致今天殯儀業的青黃不接難題。

Sponsored Links

社會上對殯儀業一直存在許多誤解,較多人誤信的有兩項。首先坊間一直流傳從事殯儀業前,先要嘗試獨自面對遺體數月,「成功」克服恐懼才可進一步學習處理遺體的技巧。祿福殯儀學院院長陳振哲指出這個說法對現時殯儀業來說是完全錯誤,因為現時根本沒有可供這類學習用的遺體 。另外,有指相關工種受性別限制,因此女性在行內可從事的工種不多,陳指這點只是部份正確,因為某些工作牽涉宗教儀式上,例如功德師、神父的角色只能由男性擔任,但除此之外的殯儀工種嚴格而言均可由女性擔當,只是「堂倌」等職業一直無女性入行。

 

事實上,殯儀業的涵蓋範圍極廣,亦非每個工種都需要參與處理遺體,例如比較多人認識的棺材頭、禮儀師、功德師、風水師等都較集中於喪禮儀式上的細節工作,另外

Sponsored Links

其他如殮容師、仵工和執骨師傅等需要接觸遺體,因此行內人材供應一直緊張。

 

陳形容殯儀行業的招聘難處是很難找到新人入行,而近年受到媒體多方面報導這行的收入情況,加上業內人士開始有更明確的目標去發展這個行業,的確令越來越多人自動上門表示想要入行。陳主理的禮儀學院辦有一個基礎課程,讓有意從事殯儀業的人入讀,真正認識這個行業,但是未完成課程便放棄、完成了課程又放棄的人比比皆是,再者有些學員完成課程後來到遺體面前時,才發現與自己的想像有很大差距,便選擇放棄,或是入行後受到家人、朋友更大的壓力而臨陣放棄的例子亦屢見不鮮,結果導致報讀課程的人多,但入行的人少之有少。

Sponsored Links

 

而殯儀行業的人材供應短缺,加上近年人口老化,死亡數位元組年上升,殯儀業的薪酬變得越來越可觀。陳指,初入行的學徒已可月入四萬,行內聲譽佳的殯儀從業員更可二三百萬年薪,當中風水師更可以「步金」計算費用,即由風水師家中出發至完成整個程序的步數來計算,收入可媲美天文數字。

但這行有別於傳統行業,並非可靠「硬著頭皮苦幹」而升職加薪,無晉升楷梯概念,主要依賴從業員個人的經驗、聲譽和際遇。但陳寧願這行缺人也不會接受抱著「搵快錢」的心態來的人,他堅持「呢行唔係畀你搵快錢嘅地方!」他指出從事殯儀行業,先決條件是要有「三心兩意」,「三心」即細心、關心、讓人安心;「兩意」則是令整個過程變得有意思和有一份心意,因此奉勸各位有志入行的人,應先認清自己的目標和理念才下決定。

Sponsored Links

 

工作難求,連一向予人陰森感覺的殯儀館也出現搵工熱潮。九龍殯儀館近日刊登招聘廣告,吸引逾300人申請,大多是年紀較大的一群,當中卻有不少大學學士和碩士畢業生。工商管理系畢業生、年僅23歲的梁凱瑚一年多前成為該館首位入職女大學生,執行「禮儀師」的工作,現已連跳兩級升為營業副經理,「我信有鬼,但我唔怕黑,唔怕鬼。」

記者:呂焯均

 

九龍殯儀館完成兩期現代化的改裝工程,需增聘人手,包括營業員、服務員等各類工種,空缺約10個,日前刊登招聘廣告,瞬即吸引逾300人申請。該館董事總經理程廣寧說,殯儀館底薪不高,僅兩萬六、七千元,但以佣金收入為主,有經驗人士年薪達100萬至200萬並不稀奇。雖然職位申請資格最低是中五學歷,但部份申請人擁有大學學士甚至碩士學歷,他挑選面試的20多人,當中5人是學士或碩士。

Sponsored Links

 

 

 

上班首天殮房領屍

程廣寧說該名碩士生是男性,畢業約兩年,曾做文職工作,但程感覺對方未必有足夠心理準備留在該行業發展,最終沒有取錄他。不過,一年多前程廣寧聘請了一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擔任見習生,至今已兩級跳晉升為副經理。

梁凱瑚是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生,她看到九龍殯儀館招聘廣告,便決定寄出她的首封求職信,第一次見工,亦順利獲得第一份工。她的同學畢業後擔任空姐、護士、公務員、市場推廣,最多是文職工作,「(但)我唔想好似佢哋咁,想有份特別啲嘅工作,有唔同體驗。」

Sponsored Links

其實,當日她對該份工作的性質毫無認識,「我信有鬼,但我唔怕黑,唔怕鬼,佢哋係第二個空間,唔會騷擾我。」有朋友自稱有對陰陽眼,偶然見到鬼,過馬路時見到有鬼跳出馬路被車輾過,她也不被嚇怕,遂決定向殯儀業發展。

 

 

 

入職時擔任見習生,跟從前輩工作,上班第一天便要到醫院殮房領屍,她從未見過遺體,即時感覺很新鮮、緊張。站在殮房門外一刻,開始有點擔心,上班首天要入殮房陪五屍體一齊訓,但很快冷靜下來。至今連跳兩級,可以單獨協助家屬辦理殮葬和殯儀服務。

Sponsored Links

梁凱瑚的父母支持其決定,認為決定了便要盡力做好。這一代年輕人較開放,同輩沒有疏遠她。反而對其工作充滿好奇心,見面時總愛追問:「係殯儀館有冇見過鬼?」她亦一概回答道:「梗係冇」。

人生觀反變得積極

不過,適應這份工作要較長時間,原因是同事普遍較年長,最老是90歲,稍年輕的也較她年長一倍,但也讓她學習得快一些。需與遺體相處,她不感工作厭惡,她說有朋友任職護士,有一次替受傷的人洗傷口,傷者失去半邊臉,鼻骨也露出來。

與遺體相處日子多了,每日面對死亡,令年紀輕輕的她感觸起來,「到咗人要離開呢個世界,乜嘢都帶唔走」。但她人生觀沒變得灰暗,反有點老成,「人生一定生老病死,有快樂,有唔開心,我哋更應積極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