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軍事頻道
現代戰爭對於各類物資的需求有增無減,也因此軍迷常說一句話:戰爭比拼的就是後勤。主要的物資消耗可分為:油料、彈藥、給養、備件等,數量上油料與彈藥占絕大部分,其中彈藥為最主要的物資。彈藥的消耗速度往往超出人員的預期,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戰前以軍,預計對炮彈的消耗量為每門炮每天100發,實際為400發。
為了保證戰爭之所需,各國採取了許多辦法,比如:彈藥標準的選擇上非常小心,往往寧可保守也不激進,許多彈藥可以說,使用年代已非常久遠了。別看許多彈藥已連續推出多種型號,可是基本尺寸卻沒變過。力求簡化口徑,以便提高保障效率。
如果讓印度將軍來解說什麼叫標準化,也許他的回答絕對不比別人差,可惜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不是那麼回事,幾乎可以讓人頭暈!印度軍方習慣於引入最先進的東西,什麼東西好就把什麼東西搬回家,至於由此引發的後勤問題則根本沒考慮好,至今印軍也沒有進行統一整理的想法。
有些國家的裝備也同樣較亂,但是卻通過區分,分級等方式,將同一型號的裝備集中到某個方式或某個單位,至少保證在局部可以實現最大的簡化,可惜印度至今理解不了,各種不可制式的裝備雜亂在一起。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張照片之中,幾乎每個印度士兵都拿著不同的裝備,往往一細算,所配用的子彈什麼,竟達到3種以上,別人把步兵連以內,使用兩種步槍彈都視為大麻煩,印度卻在步兵班組中,實現了槍彈不通用,生怕麻煩太小。
多種裝備,多種制式,讓需要保障的彈藥等物資種類太多,有限的資源被分散使用,任何一種品種都不能有多少儲備,於是到了使用時,才發現某個急需的彈藥竟然儲備量有限,也就是發生99年時,衝突剛開始,即馬上要向國外訂購155炮彈的事情。
當時連冰川地區作戰所需的防寒服,靴子等竟然也需要同時緊急訂購,顯然印度並沒有預計到可能發生的情況,或者說,後勤部門沒有在事前採取任何預備措施,這樣的情況讓人很難理解。
印度的宣布之中,其山地部隊為其最精銳的部隊,可是缺少標準化的裝備體系,以及讓人頭暈的後勤管理水平,卻讓許多人無法相信其精銳之說,真要了解的實情,也怪不得中國人看不上印度,這幾年印度媒媒叫喊,頻頻發出言語上的挑釁,可惜卻引不起什麼反應:無人喝彩!
中印邊界對峙已一個多月,雙方大規模調兵遣將大有戰爭一觸即發的態勢。就在剛剛媒體曝出印度一死穴,解放軍可分分鐘將其秒成渣。據7月18日參考消息報道,此次印度越境的洞朗地區屬於中印邊境錫金段中國一側,與中方對峙的印軍部隊隸屬於印駐錫金段第33軍第17山地師,專門負責錫金段防務。
在中印邊境地區,錫金段及東段是印度的主要兩個作戰方向,印軍在這兩個方向上部署了四個軍,分別是第33軍,第3軍,第4軍以及新組建的第17軍,這4個軍總兵力高達18萬人。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18萬地面部隊中,光山地打擊部隊占據了10萬人左右,而這些印軍的山地作戰能力比較強悍。印度陸軍總結1962年戰爭失敗的經驗,認為一旦爆發衝突,印度山地部隊就能抗衡中國因青藏鐵路修建帶來的「快速集結和後勤補給優勢」。
為此還在這兩個作戰方向部署了1個炮兵旅,和後期即將部署的1個炮兵師,這些炮兵部隊配備155毫米輕型榴彈炮,俄制多管火箭炮,另外還要配備一個短程戰術飛彈連。如此力量的存在,將對中國邊界地區構成嚴重威脅。
當然印度並非鐵板一塊,雖然其在前沿陣地部署的兵力和火力有一定的優勢,但難以彌補一個基礎建設暴露出來的死穴。這就是印度在東段和錫金段的武器運輸速度和規模非常有限。
一旦陷入長期戰鬥,印軍必須依靠公路,鐵路等大運力的地面運輸方式來提供後勤武器彈藥補給。
可問題是印度在這兩個方向的鐵路建設幾乎為零,比如藏南重鎮達旺地區只有一條公路通往布姆拉前哨,錫金段聯通印度中心地區的只有一條5米寬的公路。
也就說,一旦這些「交通動脈」被徹底掐斷,這兩個方向的印軍將面臨著「彈盡糧絕」的死地,短時間將喪失戰鬥力成為「廢人」。
反觀中國在西藏邊界實際控制線附近內,兵力只有不足5萬人,但勝在擁有比較完善的陸地交通設施,鐵路網建設更是超過了5.8萬公里。
相對來說,中國無論從雲南,四川,青海,還是新疆等方向都有進入西藏的鐵路和公路。即便開戰之初前線兵力不足,但後方大批的軍用物資和援軍都可通過這些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公路快速有效的運到中印邊界。
再加上已經服役的大型運輸機運--20,在兵力和物資彈藥方面的投送能力又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最多用3到4天的時間就能夠投送超過印度數倍的火力和兵力優勢。
日前解放軍報披露西寧聯勤保障中心展開應急演練,短時間即將上萬噸物資運送至崑崙山南麓。從這方面來說,印度跟中國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對於想要憑藉18萬兵力就認為能打贏一場現代化立體戰爭的印度來說,後勤投送能力無疑是致命的。再加上印度的「萬國牌」武器,一旦在戰時出現故障,將會非常難以修理和維護。印度的媒體曾對自己軍隊批評道,我們的軍隊只能打一仗,一仗之後就喪失戰鬥力。
原因在於印度的裝備來自英法德美俄,各種雷達,發動機以及電子和武器系統都不一樣,這樣的一個多國組合武器裝備系統,到底如何維護修理將是一件無比頭疼的工程。
甚至連一些說明書就連維護的人員都看不懂。所以說印度打一仗就沒了。而中國全都實現了國產化,通用化,在武器這一點上是印度無法相比的。
總而言之,儘管印度軍方一再增兵,印媒一再叫囂「要報1962年的仇」。不過中國一再保持克制容忍態度,並非我們軟弱好欺!一旦形勢急轉直下,必定會讓其付出沉重代價。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地區作戰,需要克服呼吸困難,頭疼,嘔吐,全身無力等現象,而1962年的戰士們正是憑著自身頑強的戰鬥意志和積極主動的戰鬥精神打了一個大勝仗,才換來中國55年的和平,今天的解放軍今非昔比,一旦開戰有能力將其打回1962年!
本文由軍迷圈轉碼顯示查看原文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