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是英文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 自製防禦戰機的簡稱,是台灣在美國協助下開發的一種輕型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具備視距外作戰能力,力求在質量上取得優勢。IDF俗稱「經國」號戰鬥機,用以紀念蔣經國。
IDF 於 1994 年開始量產,最初生產量為 250 架,以月產 3 至 5 架的速率持續生產五年,但由於已向美,法成功採購到 F-16A/B MLU 和幻影2000-5,IDF 定購數量減到 130 架,已經完成生產,估計不會有追加訂貨和國外客戶,所以 IDF 生產線關閉指日可待。IDF 配備在台中清泉崗的 3 聯隊和台南的 1 聯隊。
IDF 機體為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結構, 復合材材料的用量很少。機身和機翼採用融合設計方式, 用以提高飛機的空氣動力性能和機體抗載, 它的最大抗過載為 9G。翼根前方的邊條翼一直延伸到座艙兩側的方式和 F/A-18 十分相似,小後掠角中單翼,尾翼是帶下反角的全動式平尾翼,氣泡形的座艙使飛行員擁有良好的視野。飛機採用三餘度數字式電傳線控飛行行控制系統, 這套由三台飛行電腦組成的飛行控制系統是由美國的利爾公司引進, 整套飛行系統的尺寸很少, 全重只有大約 20 公斤, 而且採用模塊設計,便於更新和維修。
成員 1名(A、C型單座機);2名(B、D型雙座機) 機長 14.48公尺 翼展 8.53公尺 全高 4.7公尺 機翼面積 24.26平方公尺 空重 7,492公斤 戰鬥重量 9,072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 12,530公斤 動力 FE-1042-70 最大推力 44 kN(每台22 kN) 最大後燃器推力 64 kN(每台32 kN)
IDF 共有 8 個掛點,除了AIM-9和天劍一型,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外,尚可傳統式炸彈,子母彈,雷射制導炸彈和 AGM-65 小牛飛彈。為增加航程,IDF 機身中線和翼下內側掛架尚可掛載 567 和 876 升的外載油箱,最大負載下可加裝 3 具 876 升外載油箱。ID航程短、載荷低,機動性能也僅僅是接近三代機的水平,放眼當代空軍該機處於被淘汰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