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往年三歲,平常用飯一般,不怎麼調挑食,飯量比同齡小朋友吃的還要多一些,各類糕點、甜品、肉類歷來不忌口,可是怎樣吃他都不長胖。樂媽一開始還沒當回事,以為是孩子「消化好」,還想著能吃不胖反而是壞事。可近來樂樂眼角旁長了些淡淡的白癬,樂媽才有些疑心孩子是否是缺鈣或許肚子該「打蟲」了。隨後帶孩子找醫生檢查了一下,經確認樂樂果真是得了「蛔蟲病」,肚子裡長「蛔蟲」了。
我國事蛔蟲傳染較嚴峻的國度之一,1990年全國人體寄生蟲散布查詢拜訪,傳染率為44.59%,也就是說有5.3億的人體內都有蛔蟲,重點人群是14歲以下兒童。經歷十多年的防治工作的努力,進入21世紀後蛔蟲傳染者減少了很多,但在08年《中國病原生物學雜誌》發布的一項查詢拜訪中,我國依舊有8500多萬的蛔蟲傳染者,重點人群仍是14以下兒童。
Q1:什麼是蛔蟲呢?
似蚓蛔線蟲又叫蛔蟲,是人體內最罕見的寄生蟲之一。蛔蟲的成蟲外表圓柱形,像蚯蚓狀,蛔蟲病的成因是由於蛔蟲寄生於小腸內形成的,發病率在兒童中占比較高;蛔蟲卵是橢圓形的,外表附著一層蛋白質膜,受人體膽汁染色導致其呈現為黃棕色。
Q2:兒童肚子裡長蛔蟲的外表病症?
1、指甲邊沿不整齊,隱約有圓形淡紅色黑點,或許是蛔蟲卵。
2、肚臍或者腹部靠上周圍有陣痛發作,反覆且發作不定時,持續時間也不定時。如孩子偶爾喊肚子疼,揉按下就好了。常在清晨、夜晚發作,疼痛停止後吃喝玩耍一如正常。
3、經常噁心、嘔吐、厭食,小孩食欲不振不好好吃飯,通常吃兩口就飽了。或許老是以為肚子餓,孩子胃口明顯很好,可是吃再多也不胖(以至日漸瘦弱),或許是蛔蟲「偷走」了孩子的滋補。
4、臉上髖骨部位偶然可見白斑,眼白上有藍點。
5、早晨磨牙、易驚醒,白天精神不振、易怒。
6、肛門有瘙癢感,輕瀉或許便秘,便便中有不消化的食品或許排泄出蛔蟲卵。
Q3:蛔蟲對孩子有甚麼風險?
蛔蟲在人體內,從發育到成熟全都形成風險。
幼蟲在人體內穿梭旅行,如果「誤入歧途」會造成異位受損,如進入眼球可導致失明,轉移到肝臟可引起肝腫大,移行至其他關鍵部位還可引起腦膜炎、癲癇、尿不正常或者相應器官炎症等等。
成蟲假如在腸道內,會招致消化系統混亂,如腹痛、食欲不振、腹瀉等。
兒童傳染蛔蟲嚴峻可導致致滋補不良、智力遲鈍和發育遲緩,別的另有煩躁易怒、失眠、磨牙、驚厥,或許會惹起固執蕁麻疹等過敏反應和病症,對孩子發育和健壯都有影響。 蛔蟲在肚子裡有鑽孔的習性,當它們受到刺激時容易發動騷動,引起併發症。如膽道蛔蟲,它們鑽入膽道惹起上腹部猛烈絞痛,招致孩子難以忍受的哭喊、打滾、出盜汗;別的另有蛔蟲性闌尾炎,從腹痛漸漸轉移到右下腹絞痛,並且在闌尾處或許會摸出蛔蟲狀條索。時間久了可招致闌尾壞死、穿孔,逐而釀成蛔蟲性腹膜炎。過多的蛔蟲聚集成在一起,還會梗塞腸道惹起蛔蟲性腸梗阻,假如醫治不實時,還會招致腸道壞死。 當蛔蟲病人因意外昏迷時,它們能從咽喉鑽進氣管使人窒息。當蛔蟲鑽到其他器官(如肝臟、胰腺等)或許會招致器官膿腫和炎症。所以蛔蟲病不能小覷,小心它鬧起來危害人類的生命。
Q4:怎樣給孩子防備蛔蟲病?
1、教育孩子一定要在飯前便後洗洗手,養成良好習慣;
2、常常修剪指甲,以防蛔蟲卵藏在指甲縫隙內。不要讓孩子養成吸允手指的習性;
3、不喝生水,生水果必然要洗凈後再吃,避免水果外表有蛔蟲卵;
4、勤曬被褥,不隨地大小便,講究個人生活衛生。
小時候很多人都吃「浮圖糖「防治兒童蛔蟲,過因為歷史原因寶塔糖幾乎絕跡,現在非常少見,並且也有很多代替品可選。最簡單間接的方法就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不要著急的給孩子吃打蟲藥,要按照醫囑給孩子打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