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馬感嘆希盟沒錢打仗 「今回大選,希盟將處處被納吉壓著打,很不妙~~」

@ 2017-07-22

敦馬感嘆希聯沒錢打戰 「第14屆大選將是最艱難一仗」

(吉隆坡21日訊)前首相敦馬哈迪叱吒大馬政壇超過70年,在馬來亞還未獨立之時就已投身政治,深諳「選戰謀略」的他在擔任首相22年期間,領導國陣打過5場大選且戰績輝煌。如今他將首次站在反對黨陣線,領軍希望聯盟出戰第14屆大選,而這位馳騁沙場數十載的政治強人嚐到了身在反對黨的不易,馬哈迪更不禁感嘆,第14屆大選將是他政治生涯中,最艱難的一仗。

究竟希聯最大的挑戰是甚麼呢?希望聯盟會長敦馬哈迪表示,希聯最大困境就是「沒有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種「艱難」來自於資源控制不對等。

馬哈迪在接受《東方日報》專訪時直指,一場競選耗資巨大,需要諸多資源,而這正是希望聯盟最為缺乏的。

「就像希聯本週一晚在莎阿南舉行的一場活動,一個晚上只籌獲5000令吉。大選需要資金,而希望聯盟非常缺錢。」

他說,首相拿督斯里納吉率領的國陣「彈藥」充足,反觀希望聯盟卻無法獲得資助,加上國陣還會對希聯的獻金來源渠道進行干擾,使希聯獲取資源更是難上加難。

「那些支持希聯的人士,可能會被內陸稅收局對付,比如遭提控洗黑錢,導致戶頭凍結等。」

馬哈迪進一步說,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想要支持反對黨的商家,擔憂生意受影響,因為有些人還因為支持反對黨無法獲得銀行貸款。另外,他們可能還會被威脅無法獲得或撤銷政府合約,現在有不少反對黨支持者面臨這些問題。

除了資源,馬哈迪認為,執法單位是否秉公處理大選舞弊,也是關鍵。

憂候選人被收買

「在過去兩屆大選,出現公開賄選現象,然而即使報警了,依然沒有採取行動。」

除此之外,馬哈迪也擔心希聯派出的候選人,在選舉期間被收買而臨陣退選,導致希聯未戰先輸。

同時,馬哈迪認為,國陣可能會在選區「做手腳」,一個是選區劃分不公平,二是郵寄選票可能被「搬」到其他選區。

馬哈迪分別在1982年、1986年、1990年、1995年以及1999年大選,率領國陣取得勝利,創下5連勝。

敦馬自1981年接任首相之後開啟了長達22年的「馬哈迪年代」,他與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印尼前總統蘇哈多被稱為東南亞三大政治強人,而強人之中兩人已經逝世,唯有90多歲的馬哈迪還站在政治前線領軍奮戰,其身份更從執政黨領袖變為反對黨領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