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司馬懿來說,或許真有心反曹魏。但是,他終其一生既不拜相,也不稱王,盡心輔佐曹丕。他不僅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而且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廢帝。曹魏大將毌丘儉、文欽討伐司馬師,並且在檄文中大罵司馬師,然而卻讚譽司馬懿「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但是,後世還是將司馬懿當做大奸臣罵了近兩千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兒子司馬昭當街殺了皇帝!
司馬師和司馬昭掌權後,以郭太后的名義廢黜魏少帝曹芳,改立魏明帝的侄孫,年僅14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要說這曹髦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年紀雖小,但卻異常早熟。他不僅擅長書寫詩文,另外他的繪畫藝術也很是不錯,是一個善於琴棋書畫的才子。除了在文學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之外,他在位期間,廣施仁政,頗有明君之相。
然而,作為曹髦來講,他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司馬兄弟早已對皇位覬覦很久。所以,他們不可能任由曹髦真正掌握權力。
史料記載,司馬師曾私下問親信:「上何如主也?」魏晉名將鍾會如實回答說:「才同陳思,武類太祖」。因此,司馬師對曹髦更是非常警惕。
然而,不多久之後,司馬師就因病而逝。因而,司馬昭接掌了權力。但是,對於司馬昭來說,他的野心反曹魏之心更為露骨。因此,才有了曹髦這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掌權之後的司馬昭,加大了對曹髦的控制,使曹髦徹底成了漢獻帝。
但是,曹髦畢竟不是漢獻帝。他是一個有血性的帝王,他決不允許自己成為傀儡皇帝。他曾經寫過一首《潛龍》的詩,將自己比作一條受泥鰍、黃鱔欺負而受困的龍。公元260年,帶領冗從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授予鎧甲兵器,率領僮僕數百餘人討伐,然而此次行動卻被司馬昭知曉,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濟所弒,年僅20歲。
作為曹髦來講,他雖然未獲成功,但他確實做到敢於向命運做鬥爭。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下,曹髦沒有軟弱、屈辱和退讓,而是敢於直面,奮起抗爭,視死如歸。這在我國歷史上,這樣的帝王確實不多見。司馬昭因為殺害曹髦,被後世評價為弒帝奪位的奸臣。而作為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也因此而成為千古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