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開傘了…跳傘好手留遺言給愛妻 1萬英呎高空躍下亡

@ 2017-07-17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27歲的跳傘好手維坦托尼歐(Capotorto Vitantonio),上周疑似因為想不開,竟搭乘小飛機到10000英呎高空,傳了一段影片告訴妻子「我這次不開傘了」,接著就從空中一躍而下,用他最愛的跳傘離開這個世界,令家屬心痛不已。

維坦托尼歐生前是跳傘好手。(圖/翻攝自Capotorto Vitantonio臉書)

綜合外媒報導,維坦托尼歐在踏出機艙門的前幾分鐘,錄了一段影片給妻子柯絲坦薩(Costansa Zitellini),語帶不捨的告訴她:「親愛的,這次我不開傘了,我要到一個很美好的地方。」接著就從1萬英呎高空跳下,重重摔到地面慘死。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維坦托尼歐與妻子柯絲坦薩。(圖/翻攝自Capotorto Vitantonio臉書)

而柯絲坦薩收到影片後,也立刻趕往跳傘俱樂部,並聯絡機師和其他機上人員阻止悲劇發生,但當她再次收到無線電回應時,機師竟表示「他剛跳下去了」,令柯絲坦薩悲痛不已。事後警方也在德蘭機場發現面部朝下的維坦托尼歐,證實他從飛機跳下後並未開傘自殺身亡。

事實上,維坦托尼歐生前擁有超過600次的跳傘經驗,當天他搭乘小飛機到高空前並無異狀,但最後他卻選擇以自己最愛的跳傘離開人世,令人不勝唏噓。

高空跳傘意外

 

 

高空跳傘曾經是一項風險很高的活動. 據老一輩的高空跳傘人(高空跳傘超過三十年以上的人)說他們有時常每二個星期就得去參加朋友的葬禮(當然這是誇大的說法啦). 這些人以前開始學高空跳傘的時候, 我都還沒出生呢!  當時, 方形降落傘根本就還沒有發明, 而且三環解脫器也還沒發明.  他們跳的是圓傘, 阿兵哥用的那種, 降落就是直接摔到地面的那種方式.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還好我晚生了三十年, 不然, 依我這種受不了痛的人, 光是降落這一點, 我一定和高空跳傘無緣.

器材不完善, 教育也不完善. 那種古老時代, 很多人的教育程度並不是那麼的高, 大多高空跳傘人高中若有畢業, 程度就算不錯了. 但是跳傘運動受風速的影響很大, 可是很物理的運動! 如果跳傘人對物理的常識不足, 很多事都是土法煉鋼, "煉"成的人就變英雄, "煉"不成的人, 就由家人扛回去種了.

近二十年來, 因為器材改良, 人們的教育程度提高和高空跳傘的知識有系統的傳承而大幅改善了跳傘運動的安全性. 

三環解脫器的發明讓跳傘人直接揹著主傘及副傘, 而不會有隻揹主傘卻忘了副傘的狀況發生(以前的副傘是要另外釣在肚子上的, 所以曾有人忘記帶副傘就跳出機外).  方傘讓人們不再以狗吃屎的方式降落.  另外還有很多發明, 如自動張傘器...等.  雖然跳傘運動仍有一定的危險, 但是跳傘人死於跳傘的機率可比一般人死於車禍的機率小的很多.  我們常開玩笑的說, 開車來回跳傘場的這段路是跳傘活動出事率最高的時刻.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現今跳傘運動還在改良, 進步. 但是改良的方向已從安全面發展到技術面.  我這裡的技術面是指"快"及"另類".   快 - 如二十七孔或二十一孔降落傘, 可以讓降落傘以更快的方式降落並在地面飛行很遠的距離.  另類 -  如"飛人裝Birdman suit" - 如何使人們飛行更遠的距離. 

現在的跳傘意外多半發生的原因是: 老手不願意改變舊習, 新手自視甚高.

有一部份的跳傘人, 為了求新求快, 他們多方受教, 並發展自己對跳傘的知識, 但是也很多跳傘老手買了最新最快的降落傘, 卻沒有去研究如何正確的使用, 於是一些意外就在這新器材, 舊觀念下產生. 經驗老手(D license)是每年出事率最高的一群, 總是佔死亡人數的一半左右.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另外, 有一些新手, 他們看這跳傘老手在跳傘場現特技, 心裡不禁有"別人能, 他們也能"的想法, 但是他們並沒有想過, 這些人是有一千或二千次跳傘底子, 而且他們去上課或有教練指導並慢慢練習, 並非一蹴可幾的.   

美國跳傘協會在每個會員跳傘場都會有一個指定的S&TA  Safety and Training advisor  (有時二個), 這些S&TA不一定要在跳傘場工作, 但是他們必須負責阻止一些不安全的跳傘行為.  為的就是就是減少上述意外的發生.

不過, 這些新手強烈的動機有時怎麼勸都無法改變, 那麼... 既然生死約已簽, S&TA也盡力勸阻, 只好讓他們去. 跳傘界有幾句名言, 其中一句是"如果笨, 就要禁得起." If you want to be stupid, you got to be tough.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跳傘真的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安全, 據美國跳傘協會的統計, 2009年只有16人因跳傘死亡, 而全美境內在2009年估計有2百5十萬次跳傘次數(三萬二千一百會員).  雖然2009年是目前死亡率最低的一年, 不過, 過去十年來的年死亡率也不過才二十六人左右. (2008年在台灣, 有兩千兩百二十四人死在車禍中,其中就有一千三百五十七人騎機車)

有時要真的不小心發生了, 也只能怪自己.  如果是做雙人跳傘而出意外的... 我只能說, 時間到了, 就算不做雙人跳傘, 要來的還是躲不過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