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印度佛教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這個教派是由古代尼泊爾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創建的。但是在歐洲人眼裡,佛教是起源於印度,實際上這形成了一個習慣性錯覺,不過佛教在印度扎要有了。人們習慣性認同多了,就把尼泊爾的地位給淡化了。
唐朝玄奘去印度學習佛教取經,不可否認,古代印度的確佛教很盛行,但現在印度的佛教徒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多,據官方統計,印度佛教徒只佔各個教派信眾的1%。為什麼這個當年佛教大國變成了一個佛教小國呢?原因有三:
一是亞歷山大的佔領。公元前327年春,歐洲強大的馬其頓帝國的皇帝亞歷山大帶著3000軍人開始了對印度的征伐,經過近十年的征伐才將印度佔領。這次亞歷山大征服印度雖然只用3000多人,但雅利安人已經進入印度境內,並成為現在印度人一部分。這部分雅利安人信奉的是基督教,與同時期佛教並行。隨著時間的延續,基督教佔據了一大部分。
二是成吉思汗後裔佔領。公元1526年-1857年,成吉思汗的後裔巴布爾開始在印度強大起來,並建立了一個強大封建王朝,雖然沒佔領整個印度,但其勢力已經覆蓋了整個南亞次大陸。莫臥爾王朝一直延續到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入。這個王朝已經不同於成吉思汗蒙古人,他們信奉的是伊斯蘭教,因此這一時期教派的發展,也進一步壓縮了印度佛教。所以佛教人數進一步減少。
三是英國殖民時期。印度從古至今一直是一個鬆散的小國散居地,直到英國人進入印度後,才使的印度作為一個國家形式存在。大家都知道,英國當時是以東印度公司為基礎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當時英國第一任駐孟加拉國總督克萊芙,開始了對印度侵佔,後來逐步佔領了整個印度,並進行了殖民統治。但英國把歐洲一些體制形態都帶入印度,比如基督教、天主教等教派潛移默化的深入,印度佛教空間又進一步壓縮。不過英國的殖民統治使印度的國家意識上升了,印巴分治後,印度繼承英國殖民時期的衣缽,也不可能再振興佛教。
以上三點只是對印度佛教興衰的一個粗線條的梳理。佛教作為一種人們信仰崇拜,雖然玄奘從印度帶到中國,但在我國古代卻實現了蓬勃發展。換句話說叫作「牆內開花牆外香」。
如果覺得我們的文章非常有趣可以到我們創立的粉絲團點個讚,關注我們的最新原創文章喔!絕不會讓你失望的,求求你們進來點個讚和分享!(關注主頁請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