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600?外媒曝出中國航母艦載預警機新消息

@ 2017-07-16

2017年7月13日,美國媒體報道了一則中國艦載預警機空警-600的新消息,中國官方從未正式披露過艦載預警機的新聞,但美國媒體說得有鼻子有眼,甚至連名字都起好了,相信很多人對此都一頭霧水,難分真假,到底靠不靠譜?該不該信?

型號肯定有,且進度會快於航母

首先,中國航母是個大工程,除去航母平台,還要有艦載機以及護航艦艇、後勤輔助艦艇,等等分系統,大家分頭推進,最後在規定的節點完成整合,從而使航母成軍並形成戰鬥力。

如果想要讓航母快速成軍和形成戰鬥力,艦載機和護航以及後勤艦艇這些分系統工程,還應快於航母平台本身的推進速度,即分系統都好了就等航母,換句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不是航母好了卻要為一些分系統還沒到位而一等再等。

截止目前,中國第二艘航母雖已下水但還需舾裝,距正式交付還有一段不少時間要走,而改用彈射起飛方式的新航母還沒有開工建造的消息,但服務於它們的分系統卻一再迎來建成或完工的捷報,去年年底航母補給艦海試了,前不久又出現了彈射型殲-15試驗和055艦下水的接連報道,由此可知,在第二艘國產航母乃至於第三艘大型彈射航母仍在繼續向前推進時,配套的分系統工程已經陸續進入到收官階段,時間上或有早晚,總體上肯定是領先航母平台完工一步的。

同理,作為配套分系統的艦載預警機,也符合這個趨勢和節奏。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艦載預警機,這個型號肯定有,且會在與之匹配的第三艘國產航母建成之前水落石出,至於它的名字是不是叫「空警-600」,那就另當別論了。

圖註:中國海軍以運-7為載機的航母固定翼預警機想像圖

 

利用已有成熟先進技術

就預警機技術而言,我國已經先後研製成功了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以及出口型ZDK-03等多個成熟型號,是名副其實的預警機技術大國和強國,我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雷達,當然會利用我們多年開發陸基預警機的成果,特別是一些有著世界領先優勢的成果。

以數字陣列雷達為例,我們的空警-500預警機在國際上首次採用了數字化收發組件。收發組件是雷達的核心設備,既負責發射,也負責接收,實現數字化後,它的體積、重量都會減小,在同樣的空間裡,就可以安裝更多的收發組件,這樣,雷達的發射功率就會提上去,這對提高雷達威力非常重要;而且,雷達數字化後,波束的形成會更靈活,假如某個方向有干擾,例如本來天線波束的最強接收方向是在干擾方向上,數字化雷達可以立即讓天線在這個方向上形成最弱的接收,這樣干擾能量就進入不了雷達,對提高抗干擾能力有利。

性能推測

美國E-2系列預警機是目前唯一能夠在航母甲板上起降的固定翼預警機,經歷了很充分的實戰檢驗,而且,E-2D作為最新型號,全部量產飛機均將在2015年前服役,所以,對於其他國家正在研製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來說,主要性能毫無疑問將是一個重要參考。美國每艘航母均配有4~5架E-2,可以在距航母400千米左右的空域連續執勤6小時,最新型E-2D預警機對小型戰鬥機(三代機)的探測距離達到550千米,經折算,對F-22的發現距離可達250千米。

圖註:美國E-2預警機在航母上起降場景

 

對於其他擁有或正在研製的航母來說,從排水量來看還沒有出其右者,這說明載機的規模難以超過E-2,而載機的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又能決定任務電子系統(如雷達)的規模,例如,雷達天線罩的最大尺寸就從氣動上與載機最大起飛重量等指標直接相關,因此,包括我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在研發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時,其雷達和其他電子設備的主要性能同E-2基本相當,應該是比較實事求是的推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