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按一次「排濕口」,堅持一個月會有驚喜變化

@ 2017-07-14

今天是三伏天的第三天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了解過三伏天,三伏天為期四十天,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就是這四十天,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

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一、膝窩——委中穴

膝窩又稱膕窩,在窩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酸背痛等疾病發生。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所以平時可拍打此處 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一至兩周拍打一次。,

二、肘窩——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

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等。

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三、腋窩——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

薏米又名薏苡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紅豆十分常見的養生滋補食材,對於祛濕來說也發揮重要的作用。紅豆能入心、小腸經,具有極好的健脾祛濕、消除水腫的保健功效,可以適量多吃一些紅豆。

【薏米紅豆粥】做法:將薏米、紅豆等洗凈提前浸泡,文火煲3小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薏米南瓜豬肚湯】準備好適量的南瓜、豬肚、薏米、蔥、姜、胡椒粉。食材處理好後,先煮豬肚和薏米,至半熟時,加入南瓜,最的調味。

結語:你學會了嗎?你能堅持按嗎?

----

謝謝您的瀏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