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農民朋友,都不知道蔬菜栽植方式的秘密,很有用

@ 2017-07-11

 

在蔬菜種植中,好多農民朋友還是採用一個方式進行栽植,其實蔬菜栽植方式有很多,針對不同的蔬菜,栽植方式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分享一下蔬菜的不同的栽植方式。

第一、高壟栽植

適於長期菜類,包括大多數瓜類、茄類、番茄類、椒類、蔓性豆科蔬菜以及人參果等。

壟高20釐米以上,壟距60釐米。苗不是栽於壟上,而是栽於壟的一個坡面上半部,並形成寬窄行,寬行80釐米,窄行40釐米。株距分別是:西葫蘆50釐米,冬瓜和甜瓜40-50釐米,人參果35-45釐米,絲瓜、茄子和番茄30-40釐米,黃瓜25-28釐米,椒類20-25釐米,蔓性芸豆和豇豆2-3株/穴,穴距20-30釐米。

壟上及窄行間覆蓋地膜,膜下澆水,而寬行間不但不澆水,還要經常鏵鋤以保持地表疏鬆透氣。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土質疏鬆,地溫高,有利於根系生長;只在壟的一邊澆水,而壟的另一邊乾燥,減輕了爛根病的發生;因膜下澆水,蒸發量小,而且寬行由乾燥疏鬆的土壤吸附了棚內的水蒸氣,所以減輕了地上部病害的發生;便於行間管理。

第二、變壟栽植

苦瓜。苦瓜前期生長緩慢,從播種到採收約需130-150天,如果純作則造成大棚生產的浪費,因此,在這130-150天的時間裏先與其他作物共生,待進入採收期再拔除共生作物,此即為變壟套作栽植。有兩種方式。

與矮杆蔬菜套作:栽植矮杆蔬菜,但每隔3.6米左右在其中一條壟上栽植苦瓜,株距0.5米左右,待矮杆蔬菜收穫後,搭3.6米寬略朝南傾斜的平架,苦瓜在平架上爬蔓生長。

與高杆或蔓性蔬菜套作:栽植高杆或蔓性蔬菜,與此同時,每3條壟空著一壟,其餘兩壟原寬行內側或原窄行外側栽植苦瓜,即寬行變窄行,窄行變寬行,大行距120釐米,小行距60釐米,株距37釐米。待共生蔬菜收穫後,採取單蔓整枝吊架栽培。

第三、高寬壟栽植

適於多數短期較耐乾菜類,包括甘藍、菜花、苤辣、馬鈴薯等。

壟距1-1.2米,壟頂整平,壟高20釐米以上。壟上栽2行蔬菜,2行之間的距離為45-50釐米。各種蔬菜的株距一般為40-50釐米。

壟上覆蓋地膜,壟間溝內澆水。這種栽植方式的優點是:土質疏鬆,保溫保濕,有利於根系生長;節約用水。因用水少,減輕了病害的發生。

第四、小壟栽植

適於白菜、蘿蔔、胡蘿蔔等蔬菜類。

壟高10-20釐米,壟距60-70釐米。白菜每壟栽1行,株距37-45釐米;蘿蔔每壟栽2行,株距22-55釐米;胡蘿蔔每壟栽2行,株距8-10釐米。

壟上蓋地膜,溝內澆半溝水,即可洇濕到壟頂。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土質疏鬆,有利於根系生長;有利於提溫和降溫,加大晝夜溫差,適於此類蔬菜的營養積累,提高產量和品質。

第五、條畦栽植

適於矮杆的喜濕菜類,如韭菜、韭蔥、芹菜、菠菜、油菜、萵苣、生菜、茴香、蕹菜、茼蒿、矮生豇豆、矮生芸豆、荷蘭豆等。

畦寬1-1.5米(韭菜2米)。各種蔬菜的株行距如下:矮生豇豆穴距25-30釐米(2株/穴),行距50釐米;矮生芸豆穴距25-30釐米(2株/穴),行距35-40釐米;荷蘭豆穴距15釐米(3株/穴),行距25釐米;生菜株距25-30釐米,行距40釐米;萵苣株距15-20釐米,行距25-30釐米;茴香株距20-25釐米,行距30-40釐米;西芹株距25釐米,行距30釐米;油菜株距15釐米,行距25釐米;落葵株距15釐米,行距20釐米;蕹菜穴距18釐米(2株/穴),行距35釐米;韭菜株距1.5-2釐米,行距30釐米。香椿挨排於畦內,每平方米100-130株。

畦內栽植蔬菜後,可以直接在畦面上大水漫灌,這種栽培方式的優點是澆水方便。

第六、大架面栽植

適於佛手瓜。佛手瓜前期生長期極長,從播種到採收約210-230天,而且爬蔓生長,植株極大,所以必須與其他蔬菜共生很長一段時間。

在距棚前緣1米處挖長坑,只挖1行,坑長寬各1米,深0.6-1米,東西相距5-7米。每坑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圈肥200-300斤,與土充分混合,填平澆水沉實後即可栽植。待其他共生蔬菜收穫後,採取大架面栽培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