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明朝永曆帝朱由榔在清軍的追擊下,被迫攜帶著家眷以及隨從前往崑崙逃難,後又由因種種原因,最終逃去了緬甸。而到了緬甸後,當地緬王莾白卻懾於清軍的聲勢,將永曆帝活捉並獻給了清軍將領吳三桂,,正所謂樹倒猴孫散,永曆帝被捉後,那些隨著他來到緬甸的家眷及官兵們便四處逃竄,有的繼續留在了緬甸改名換姓重新生活,而有的則離開了緬甸,逃回了中緬邊境在那裡選擇了卸甲歸田、繁衍生息。
隨著這一部分人在這裡陸續安定,其後,散落在各地的官兵們以及當時迫於生計的中國流民們也相繼前來投靠,久而久之,前來投靠的人的越來越多,這裡也慢慢變成了一個規模不斷壯大的華人聚集地。而的居民們為了表示居住在此的人民是果斷而勇敢的,便將這個華人區取了一個名字——果敢。
而到了今天,居住在果敢的人民已經達到了25萬人,其中有90%以上都是華人。他們說著漢語,用著人民幣,連手機的信號是來自於中國,電力也是由中國提供,他們是華人,但如今他們卻有了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緬甸居民」。
曾經一直隸屬於中國的果敢,在2009年8月後,在緬甸政府的控制下,徹底的脫離了中國,成為了「緬甸果敢自治區」,不僅如此,緬甸政府還將原本駐守在果敢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改編為了「邊防部隊1006邊防營」。
脫離了中國後的果敢,雖然他們還一直以中文為自己的母語,當然,當地也有著自己的語言,那就是果敢語,但遠沒有中文的普及度高,而且果敢的主要貨幣也是來自於中國的人民幣,包括電力、通訊皆是如此。
儘管已經不再屬於中國了,但還是深深的同情果敢的同胞,其淒涼程度可比擬「趙氏孤兒」了,身處在果敢的他們,如今,緬甸認為他們是中國人,可中國的同胞卻又認為他們是緬甸人,至於為何會是如此呢?是偉人還是罪人種下的因呢?還是讓未來的歷史去拷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