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洗澡,幾乎每個人每天都在重複著一樣的流程——把身體打濕、打肥皂/沐浴露、沖洗、擦乾,然後穿上衣服完事。然而這看似固定的一套流程卻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傷害你的皮膚:
1.洗熱水澡舒服,但水溫不要過燙
寒冬時節,沒有什麼比洗個熱氣騰騰的熱水澡更愜意了。但是對於人體皮膚而言,水溫過高無疑是一場災難。
皮膚科醫生Cynthia Bailey指出,燙水既能去除鍋碗瓢盆上的油漬,也能洗掉皮膚上的油脂,失去油脂保護的皮膚容易變得乾燥、瘙癢。此外,熱水也可引起皮下毛細血管擴張、皮膚潮紅,進而誘發濕疹。
美國加州的皮膚科醫生Tsippora Shainhouse建議,熱水澡的水溫儘量不要高於40℃,同時洗澡時長不宜超過10分鐘。
2.去角質不要迷信磨砂顆粒
美國聖地亞哥的皮膚科醫生Melanie Palm表示,使用含有磨砂顆粒的去角質膏用力搓洗非常容易刺激皮膚,導致皮膚發紅或者誘發濕疹,其中粗糙尖銳的顆粒甚至容易將皮膚劃傷。
Shainhouse認為,如果確實需要去角質,可以嘗試使用維生素A或α-羥基酸,這些物質不僅可以有效去除死皮,推動細胞更新,還可刺激膠原蛋白再生,對護膚來說一舉兩得。
3. 肥皂起泡不是越多越好
起泡豐富的沐浴露往往含有月桂醇硫酸酯——一種清潔力強,但容易刺激皮膚的化學物質。對於日常洗澡來說,取硬幣大小的沐浴香波足以完成清潔全身的任務。
事實上,泡沫相對較少的肥皂可以達到同樣的清潔作用。與沐浴露相比,肥皂對皮膚更加友好。
4. 浴球記得要經常更換
浴球放置在潮濕、悶熱的環境里容易滋生細菌和黴菌。Palm建議每次洗完澡後將其掛在乾燥通風處晾乾。同時所有的清潔工具每周至少要清洗一次。如有條件,每三周最好更換一次。
5. 洗完澡不要用毛巾使勁擦乾
Bailey表示,和用力搓洗去角質一樣,洗澡後用毛巾用力擦乾身體會引起皮膚發紅和發炎。正確的做法是洗澡後用毛巾輕輕將身體拍干,而不是用力擦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