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須國文及格 前衛長憂人才外流
(吉隆坡6日訊)隨著內閣昨日強制政府醫院的U41級醫療人員都必須考獲大馬教育文憑(SPM)馬來文及格後,前衛生部長丹斯里蔡細歷今日表示,這項議決將迫使更多在外國留學的大馬籍醫學系學生不能回國服務,加劇人才外流。
蔡細歷相信,基於我國面對醫生過剩問題,當局要以這個方法來排除掉更多的醫生加入市場。
但他強調,這非但沒有解決問題, 還會導致更多在海外畢業的大馬醫學系學生不能回國當醫生,因為很多在國外讀醫的大馬學生都沒有考大馬教育文憑。
在2004年出任衛生部長的蔡細歷今日發表聲明稱,他在出任衛生部長時,基於國內面對醫生短缺問題, 他向內閣建議放寬條例,因醫生不需要以國文來書寫文章,最關鍵的是如何與病人幾他們的家人溝通, 因此只需要掌握某種程度的國語語言溝通即可。
「我(蔡細歷)當時向內閣提出讓所有沒有大馬教育文憑國文及格的醫生,報考一項由衛生部和公共服務局安排的國語溝通試卷,一旦通過這項特別試卷測驗,就能被納入公共服務領域;內閣也因此接納和批准這項建議,並在2005年實行。」
他說,當時的目的是要吸引在外國的大馬籍醫生回國服務, 因為如果不放寬條例, 這些沒有考大馬教育文憑的醫生, 根本不能回來自己的國家投身醫藥領域服務。
但蔡細歷提到,由於醫生過剩的問題浮現,政府在2014年底重新實行在公共領域服務者必須擁有SPM國文及格的資格,如今更擴大到連當實習醫生都必須有同等資格,這項措施對我國醫藥領域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
他解釋,所有醫學系畢業生必須擁有2年的實習醫生(Housemanship)和2年駐院醫生(Medical Officer)資格後, 才能夠向大馬醫藥理事會申請註冊成為合格醫生,政府目前要修改1971年醫藥法令,強制規定只有大馬教育文憑國文及格才能當實習醫生。
換言之,沒有考大馬教育文憑但修讀醫學系的畢業生,不但無法註冊為實習醫生,甚至無法當醫生。
他認為,若要解決實習醫生的國文科及格問題, 應該尋求更好的方法, 否則對在海外畢業的大馬籍醫學系學生不公平,最終只會逼使到他
們繼續的留在外國。
他點出,醫學系學生是否持有大馬教育文憑國文科及格, 與是否尊重國語無關, 兩者不應該扯在一起,因所有的馬來西亞人都了解國語和國文的重要性,要成為公務員也必須考獲大馬教育文憑國文及格或優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