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第一家族之間的「內鬥」霸屏,李顯龍的兄妹先是指責李顯龍不按照父親的遺願來處置父親居住的祖屋,隨後又指責李顯龍準備讓自己的兒子李鴻毅接班,企圖建立「世代王朝」。
圖片來源:FT中文網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全球知名的,如雷貫耳的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
龐然大物--淡馬錫
錦衣衛出身
淡馬錫成立於1974年6月,最初的成立目的是收集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信息,讓財政部和內閣清楚掌握這些公司的表現,可以說成立之初的淡馬錫是政府監控國有企業,刺探情報的「錦衣衛」。
圖片來源:《文獻檢索》教學講義
到了80年代,隨著歐美產業轉移,亞洲四小龍開始顯露頭角,新加坡的工業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由於淡馬錫對國有企業知根知底,為了湊集資金政府開始讓淡馬錫管理一些國企,通過資源整合為這些國企從國外融資。
後來隨著新加坡經濟騰飛,淡馬錫管理的這些企業愈發壯大,淡馬錫手中的資金也越來越多,最後成為了一家主權投資基金。
圖片來源:京東
資產龐大
時至今日淡馬錫共擁有21家大型直屬企業,其中有新加坡港務集團(世界第二大港務集團、100%控股),新加坡電力(100%控股),新加坡電訊(100%控股),嘉德置地(亞洲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控股61%),新加坡航空(全球市值排名第二的航空公司,控股57%),星展銀行(東南亞銀行業龍頭,控股28%)。
圖片來源:世界高樓
其通過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模式控制了大約2000家公司,龐大的資本帝國幾乎掌控了新加坡所有的重要領域,形成了一個龐大資本帝國。
根據渣打銀行的報告顯示刀016年淡馬錫管理的資產凈值已達2700億新元(約和13500億人民幣),大致和山西省GDP相當。
圖片來源:能源網
其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整個新加坡股市總市值的47%,可以說淡馬錫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因此淡馬錫也被稱作「國家資本主義」,一度曾是國企改革的學習樣板。
運營成功的國企
雖然淡馬錫由新加坡財政部100%控股,但其運營模式和我國的國企運營模式(國資委-央企)有很大不同相同。
股權結構部分類似
淡馬錫和我國國企的股權結構有不少相同點,新加坡模式為財政部出資設立淡馬錫,淡馬錫在分別控股大型企業的,我國部分央企也是由財政部出資設立中投公司,中投公司再分別控股大型央企(如工農中建四大行)。稍有不同的是我國也有部分央企由國資委控股。
運營更加獨立,政企分開
淡馬錫有其自身的「憲章」,其「憲章」規定:「淡馬錫是一家根據商業原則運作的投資公司,致力於為股東創造長期穩定回報」,即淡馬錫是一家「政企分開」的國企,這在淡馬錫的日常運營中也體現出來。
圖片來源:財富網
新加坡財政部雖然是淡馬錫的唯一股東,但近幾年來只派出一名股東董事在淡馬錫董事會中。事實上,從2011年10月淡馬錫董事、前財政部秘書張張銘堅卸任財政部秘書張一職後,公司董事會裡就沒有政府官員了。
淡馬錫董事會成員一直維持在10名,除了作為執行長的何晶在董事會裡充當執行董事一職外,大部分都是非執行董事,甚至是獨立董事,在公司里沒有股權,且都是來自於獨立私營企業的商界領袖。
這樣就減少了股東董事對董事會的直接干預,降低了政府的影響。
董事會起到了「防火牆」的作用,切斷了淡馬錫和政府跟管理層之間的關係,企業運行不受政府的影響,企業本身有完全自主的決策權。
不干預控股企業的運作
雖然淡馬錫對部分新加坡大型企業實施100%控股,但淡馬錫管理層不會去干預這些公司的運作,這些公司全靠職業經理人管理。
圖片來源:網易財經
新加坡航空公司執行長稱:淡馬錫作為新航的大股東,並沒有指派董事參與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只有他一名執行董事,其他都是獨立董事。儘管是大股東,但淡馬錫在新航的角色與其他股東無異,他們定期拿到股東分紅,他們也並不參與新航的整體管理和運作。
淡馬錫的「原罪」
雖然淡馬錫在資本運作和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這也並不能掩蓋淡馬錫身上存在的「污點」、「原罪」。
國企還是家族企業?
雖然在股權結構上淡馬錫是由新加坡財政部100%出資控股,但其CEO從2002年起就一直由何晶(李顯龍妻子)擔任。且何晶現在也才60歲,如果她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其應該還能繼續擔任10年左右的CEO。
圖片來源:FT中文網
此外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任新加坡最大國企新加坡電訊總裁一職,他的兒子李鴻毅目前在新加坡科技局工作。
由於李氏家族掌握了淡馬錫的多個重要職位,兩者之間的裙帶關係一直是外界關心的重點,一些陰謀論者甚少認為淡馬錫實質上是李氏家族的家族公司是李氏家族的提款機。
圖片來源:FT中文網
不光外部猜測淡馬錫和李家的關係,就連李顯龍的妹妹李瑋玲也公開指責李顯龍濫用職權推進個人野心,妄想「政治王朝」。
運作極不透明
由於新加坡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後保留了不少英國傳統法,規定主權財富基金屬於「封閉公司」,對股東人數和信息披露不做法律要求,即淡馬錫可以發布未經第三方會計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告。
由於淡馬錫可以不對外公布企業盈虧,作為納稅人的新加坡公民也就無從得知淡馬錫如何運用源自國家財政和民間的巨額資金、其投資受益狀況如何,也無法從淡馬錫的投資中直接獲取紅利。
圖片來源:鳳凰網
李顯龍老婆何晶連續十幾年掌控一家擁有天量資金但又極不透明的公司,確實會引起社會大眾不太好的聯想。
近期投資頻失手
根據淡馬錫發布的財務報表顯示,2016年淡馬錫的投資虧損447億新元(約2200億元人民幣),股東回報率為負9%,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一年。
在虧損加大之外,2016年淡馬錫也拋售了許多上市公司股票,總計約280億新元(約1400億元人民幣),例如中國的貴州茅台、建設銀行、太平洋保險的股票都被淡馬錫減持。
此外雖然面臨虧損,但淡馬錫對外投資的步伐仍沒有減慢,2016年仍有不少大手筆的海外投資,且多投於非上市公司,如全球名宿平台Airbnb,還有我國的滴滴、美團、菜鳥物流。
最後,淡馬錫的成功在於成功構建了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保障了效率和利潤,但在成功背後,國有企業的種種「惡習」也開始顯露出來,如國有資產信息不透明、公司高管和政府高層總是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淡馬錫賺錢多少是市場問題,但資產透明、高管獨立卻是公民的知情權、監督權問題,這些缺點是不能用賺錢多辯護、隱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