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湄洲媽祖金身昨天抵達新加坡,在新馬第二通道延誤三小時,讓全島上百公里的繞境巡安活動延至半夜才結束,信徒熱情擋不住,上萬人沿路盛情接駕。
為弘揚媽祖文化,福建省莆田湄洲島媽祖祖廟於7月1日至7日舉行「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系列活動。
湄洲媽祖金身和兩大護法「千里眼」與「順風耳」日前先到吉隆坡和馬六甲後,昨午抵達新加坡,獲本地八間不同方言群體供奉媽祖的代表團盛情接駕。
媽祖原定昨午2時開始的「繞境巡安」活動,卻因在新馬第二通道延誤三小時,而被迫拖延到近5時才開始。
昨早,媽祖在馬六甲乘坐花車先抵達第二通道馬國關卡,跟著換搭羅厘前往大士關卡,八團體即在大士關卡以舞龍舞獅進行接駕儀式。
由於為媽祖和兩護法在兩關卡的通關程序較複雜,加上還有接駕儀式,所以下午5時才順利坐上花車,順序到正華村金福宮、木山聖母宮、半港天后宮、雲峰天后廟、金榜山亭天后宮、興安天后宮、文山聯誼社、粵海清廟和天福宮九廟宇繞境巡安。
繞境巡安期間,超過200人的團隊沿路為媽祖護駕,每間廟宇都有上千人在等候媽祖到來,花車每抵達一個地點就停留約10分鐘,讓信徒上香和膜拜。
尤其當晚11時後抵達天福宮時,夾道迎駕的信徒更是將直落亞逸路擠得水泄不通。媽祖金身將駐駕天福宮,明天清晨5時45分送駕返回中國。
150人護送湄洲媽祖金身過關卡,通關時羅厘載送媽祖被困在車龍。
福建會館副會長陳篤漢表示,莆田的代表120多人和馬六甲的代表20多人組成護駕團,從馬六甲沿路護送媽祖到新加坡。
他說,抵達馬國關卡後,團員乘搭巴士通關,但媽祖是乘搭羅厘,需要使用重型車輛通道,並需經過通關檢查,所以需時較久;加上媽祖上下車都需儀式,才會延誤三小時。
湄洲媽祖和兩護法千里眼與順風耳,明早在樟宜機場登機,乘搭商務艙飛會中國。
日前中國湄洲媽祖金身前往馬國時,是乘搭廈門航空的商務艙抵達吉隆坡。
據本報了解,主辦方當時為媽祖和兩護法購買來回機票,所以三尊金身明早8時55分,也將乘搭廈門航空的商務艙飛返中國。
主辦方為三尊金身購買機票時,登機卡上分別署名林默(Lin Mo,媽祖原名)、千里眼(Qian Li Yan)和順風耳(Shun Feng Er)。
媽祖千年以來,首次來東南亞繞境巡安。六尺高的媽祖金身除了首次駕臨東南亞,也是第一次來到新加坡。
今早10時,天福宮為媽祖進行祭典儀式,祭典儀式始於宋朝,至今有千年的歷史文化。
活動上,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受邀以主祭人身份,參與這富有古典與傳統韻味的禮儀。
福建會館總務組主任兼天福宮管委會主席陳奕福表示,湄洲媽祖首次蒞臨新加坡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不但能促進國內外的文化交流,弘揚媽祖文化和精神;更難得的是通過這次湄洲媽祖聖駕蒞新,本地多間廟宇的媽祖金身也會移駕天福宮共襄盛舉。這次盛事獲得35餘間的廟宇代表參與。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等地區信仰的海神,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海上守護神。
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她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因林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便尊其為海神,立廟祭祀。
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1000多年,起初作為民間信仰,後來成為道教信仰,最終成為歷朝歷代國家祭祀的對象。2009年10月,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