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軍迷忽視的軍事裝備-重卡:在經濟和軍事領域中的地位無可替代
重型卡車是一個一直都被忽視的重要軍事裝備,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我國軍迷的應有關注。說起卡車這種機器大多數人會想到它強大的運輸能力和靈活的使用彈性,進而確定它是國家經濟重要的支撐點,很少會有人把它和軍事裝備聯想到一起。誠然,卡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早已經深入人心。以美國為例,這個已開發國家在本世紀開始就已經基本停止了鐵路網的建設,轉而將交通運輸經費投入到「公路網」的建設,並最終建成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公路運輸網絡!並帶動了國內卡車工業的空前的繁榮。
美國人對卡車的情感可以從電影中看出來,美國大片《變形金剛》對正義一方的領袖「擎天柱」的塑造一直都是重型卡車造型,多個擎天柱的外形都是當紅一時的重卡造型。從最早動畫片里的「福萊納FLT」到比爾特379再到1973款馬莫以及最後的一個「西部之星5700」造型,不管正義領袖擎天柱何時出現在熒幕上他都是「重卡」的造型。這就是美國人對重卡的情懷了。其實,美國人對重卡的鐘愛並讓它在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地位的原因也是來自對戰爭的深深記憶。可以說自從踏入機械化戰爭以後美國龐大的戰爭機器都離不開重卡的隆隆引擎聲來帶動。
最早大規模使用重卡的原因是為了節約主戰坦克在戰場轉移中的行軍損耗,從用卡車拉著坦克行軍這種戰術的需要而開始的,在整個二戰時代機械化裝備如何保護自身有限使用壽命的同時來回移動部署到各大戰場一直都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以納粹德國的機械化裝甲師為例,剛剛還在庫爾斯克戰鬥中鏖戰的黨衛軍「骷髏」裝甲師不得已被抽調到義大利抵擋英法盟軍的進攻,德國人做的不是將他們寶貴的技術裝備(坦克)一起開到義大利,而且全員放棄所有裝備僅僅是把人轉運到義大利而已!其目的就是怕裝備在行軍中過分磨損消耗使用壽命。這就讓運載卡車有了用武之地,德國納粹組織國內強大的造車工業開發大型重卡承擔技術裝備的轉運工作。與此同時盟軍也受到類似困擾並不約而同的投入力量開發軍用重卡。最早的謝而曼專用M26重卡到戰後的M911重卡再到最新的M1070軍用重卡,幾乎每一代坦克的更新都伴隨著一款重卡的出世!這些形形色色的軍用卡車隨美軍出現在各大戰場上,是坦克裝甲車的機械坐騎。
我國最先認識到重卡重要性的是經濟領域,目前我國的國產重卡已經踏入國際先進行列。我國在重卡汽車製造上擁有一大批智慧財產權和專利,開發出的產品如豪沃、解放、陝汽德龍等車型已經強占了國際很大一部分市場,打破日本和美國、德國重卡的壟斷地位。轉化為軍用也是十分順利的。除了一般常見的重卡以外,還有很少有人能區分的一種,這就是飛彈發射車型重卡。雖然外形怪異(像蜈蚣)但是飛彈發射車依然是不折不扣的重卡,以俄羅斯的白楊M戰略飛彈為例。它的機動發射車就是俄羅斯重卡工業的結晶,早期的型號是MAZ—7917,這種重卡通過增加車軸數量來增加承載能力、通過多對驅動輪技術增加重卡的運動能力。它雖然體積巨大但是靈活性堪比轎車,通過「全輪轉向」技術它的轉彎半徑僅僅只有18.5米,這讓它在很多複雜的道路上也能靈活機動。
當然了廣大軍迷也不用擔心,我國的飛彈發射車技術也不落後,我國戰略飛彈東風41的發射車基本繼承了蘇聯技術,並且在發動機技術上還有一定的超越,這不,最近俄羅斯的海軍戰艦也來我國購買柴油機了!可以說改革開放讓我的經濟建設走上一個新台階,而活躍的經濟又催生出先進的重卡技術,進而推動我國軍事實力又上一層樓,這其中重卡的作用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