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朗對峙惡化!! 印度野心膨脹露餡~~中國戮破「保護不丹論」假面具,誰讓步都顏面盡失,局勢不妙了……

@ 2017-07-05

洞朗對峙惡化!! 印度野心膨脹露餡~~中國戮破「保護不丹論」假面具,誰讓步都顏面盡失,局勢不妙了……

  據環球時報報道,「印中陷入1962年以來時間最長的對峙」,《印度快報》3日稱,印度和中國軍方在洞朗地區的對峙已經接近一個月,雙方都已增兵,印軍士兵「槍口朝下,進入非戰鬥模式」。多家印度媒體連日都在譴責中國的「咄咄逼人」,分析該地區對印度如何重要,印度不能「拋棄盟友不丹」。但在中國外交部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一語戳破印度的假面具。他表示,據中方了解,對於印邊防部隊越界進入洞朗地區,不丹方面事先並不知情。這與印方所說的情況並不一致。印方為了掩蓋印軍非法越界,不惜歪曲事實,甚至不惜以損害不丹的獨立主權為代價,試圖混淆是非,這是徒勞的。

  《印度快報》稱,洞朗地區的對峙已經超過2013年中印雙方在邊界線東段僵持21天的「帳篷對峙」,成為1962年邊界戰爭後最嚴重的一次事件。印度軍隊在洞朗地區增加更多部隊,中國軍方在該區也增加了部隊。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目前印度在前方的部隊阻止了中國軍隊和裝備進一步進入該地區。而印度軍隊增援的部隊距離對峙點20公里。《印度教徒報》3日說,印中部隊在洞朗高原陷入「戰爭拔河」,中國開始在邊境地區測試戰鬥坦克。

  

                    西藏亞東縣最南端的洞朗地區

  在中國外交部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這成為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此次印軍越界事件發生在中印邊界錫金段已定邊界,與以往雙方邊防部隊在未定界地區的邊境摩擦對峙有本質不同。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印度歷屆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對此予以確認,承認雙方對錫金段邊界走向沒有異議。條約必須遵守,這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印度武裝力量越過已定邊界,違背了歷史界約,違背了《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性質非常嚴重。他表示,中方已多次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方一側。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7月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

  6月30日,印度外交部就洞朗邊界事件發表聲明稱,2012年中印兩國就中印邊界錫金段尚未最終劃定達成一致。「雙方只是認同了邊界走向,有關錫金段邊界的進一步談判將交由邊界談判特別代表完成。」耿爽3日對此回應說,中方注意到,印方聲明對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完全避而不提,然而正是這個條約明確劃定了中印兩國在事發地點錫金段的邊界線走向。

  「為什麼洞朗和不丹很重要,印度不能拋棄自己的盟友」,《印度斯坦時報》3日發表評論文章稱,要通過「大的外交格局」看待此次事件:「中國此舉是要測試印度保護不丹的決心,放棄不丹不利於印度成為區域領袖的追求」。

  

  《印度斯坦報》報道截圖

  然而,印度口口聲聲要保護的不丹,有自己的想法。「不丹呼籲印度和中國緩解緊張」,《今日印度報》3日報道稱,在中印口水戰加劇時,作為「三明治國家」的不丹除了發表一則聲明外,大部分時間保持了沉默。有高層消息人士對該報稱,不丹對此事保持謹慎,是因為它無法承擔得罪任何一個國家的代價。該消息人士稱,「我們只是希望這兩個強大、負責任的大國降低緊張態勢,讓邊境恢復常態」,不丹方面不希望邊界發生「突然改變」。作為小國,不丹感覺「很容易受傷」。該報3日發表對不丹外交事務專家的採訪,該專家也表示,相信中國對不丹並沒有惡意,不丹應該尋求與中國建交。

  

                                      《今日印度報》報道截圖

  耿爽3日說,中方對印度同不丹之間保持正常的雙邊關係不持異議。但我們堅決反對印方以「維護不丹利益」為藉口,為其越界侵犯中國領土「正名」。洞朗地區歷來屬於中國,一直在中方有效管轄之下,不存在爭議。中國和不丹於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邊界談判,迄今已舉行24輪。兩國雖尚未正式劃界,但雙方對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邊界線走向存在基本共識。對於洞朗屬於中國這一點,中不雙方不存在分歧。

  《印度時報》「錫金對峙」專版3日報道稱,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近日訪問邊境地區,視察了17山地師和27山地師總部,其中17山地師負責錫金段防務,在錫金東部有4個山地旅,每個旅3000人左右,所有高級軍官都參加了討論會。「一個印度」網站引述印度防衛專家塞加爾的話威脅稱,如果中國不撤軍,可能引發區域戰爭。印度亞洲通訊社3日稱,受此事件影響,中國取消了印度記者團對西藏的訪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青燕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此次對峙事件的核心根源在印度。近年來,印度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相對較好,因此野心膨脹。美印的防務合作把美國和印度的關係發展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其背後存在著制衡中國的因素,印度也甘心充當這個角色。但印度沒有認識到,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最需要的是穩定的國際發展環境,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邊界糾紛:中印對嗆或致軍事對峙升級?

  

  印度不斷加強邊界防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一(3日)表示,日前印度軍隊在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越界,違背了歷史界約、聯合國憲章及國際法原則,"性質非常嚴重"。

  中印兩國在邊界錫金段對峙已超過20天,這是1962年中印戰爭以來發生的最長時間的對峙,雙方互相指責,互不讓步,火藥味十足。

  耿爽說,1959年印度時任總理尼赫魯就已承認中印錫金段邊界為已定界。但如今印方的做法,"無疑是對印度政府一貫立場的違背"。

  相互指責

  耿爽說,這次印軍越界事件發生在錫金段已定邊界,與以往雙方邊防部隊在未定界地區的邊境摩擦、對峙,"有本質不同"。

  他表示,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印度歷屆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確認,承認雙方對這段邊界走向沒有異議。但印度派遣武裝力量越過已定邊界,違背了歷史界約、聯合國憲章及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性質非常嚴重"。

  中印邊界長達3500公里,雙方爭執的焦點是戰略要地春丕河谷,這個狹窄的路段有"印度的雞脖"之稱,印度通向東北部的必經之路。

  印度外交部發表聲明,指責中國試圖通過修築道路改變現狀,強調印度軍方將繼續敦促中國停止通過修築道路改變現狀。

  

 

  中印邊境的乃堆拉山口2006年7月重新開通貿易通道,被視為兩國自1962年邊境戰爭之後關係改善的重要標誌。中國2014年宣布為印度赴西藏朝聖者開通這一口岸。

    軍事對峙

  針對目前中印邊境對峙不斷升溫,印度國防部長賈伊特利表示,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

  雖然中國要求印度從對峙的中印邊境錫金段撤軍,但印度軍方消息人士透露,印度以"非戰鬥模式",即士兵的槍口朝下的模式,增援更多部隊到錫金段,以加強印度在錫金段的實力。

  中國上周指責說,中國工人在中印邊界錫金段的中國境內修建一條公路時,受到印軍越線阻攔。中國對此提出強烈抗議,稱此舉嚴重危害邊境地區和平,並要印度汲取歷史教訓。

  賈伊特利則回應,"1962年的局勢不一樣。2017年的印度也不一樣",並指出錫金段邊境對峙是由中國引起。

  

  乃堆拉山口位於中國西藏日喀則地區與印度錫金邦的交界處,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貿易通道。

    能否降溫?

  就中印邊境軍隊在錫金地區發生衝突,印度陸軍參謀總長拉瓦特上月底到錫金前線視察後聲明,印度已準備好2.5線戰爭,也就是處理中國、巴基斯坦和國內安全。

  對此中國解放軍發言人吳謙回嗆,解放軍已經在印度邊境附近的西藏,進行了35噸輕型坦克的戰鬥演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題)和印度總理莫迪都將在本周出席在德國漢堡舉行20國集團峰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一(3日)沒有表示兩位領導人是否將在峰會期間會晤,只是說習近平將在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談。

  

  2015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陪同印度總理莫迪參觀西安大慈恩寺。

   乃堆拉山口

  乃堆拉山口位於中國西藏日喀則地區與印度錫金邦的交界處,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貿易通道。山口距錫金邦首府甘托克54公里,距西藏亞東52公里,距拉薩429公里,是連接中印陸路貿易最短的通道。

  乃堆拉山口同時還是連接印度和多個印度教及佛教勝地的要道,1967年,中印兩軍在此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中國和印度於2006年7月6日重新開放連接西藏和錫金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兩國中斷40多年的邊境貿易。

  錫金原為獨立的世襲君主國錫金王國,居民多為尼泊爾族人,多信奉藏傳佛教。2003年,印度承認西藏屬中國的領土,中國承認錫金屬於印度。

  由於中印兩國長期存在邊界糾紛,以及中國支持巴基斯坦等原因,兩國關係一直比較冷淡。印度領導人上月還拒絕參加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峰會。

  

  中國和印度因為領土糾紛最終導致1962年的邊境戰爭。

  中印戰爭

  中國和印度是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相鄰大國。雙方因為領土糾紛最終導致1962年的邊境戰爭。

  雖然印度宣布獲得戰爭勝利,但澳大利亞籍英國記者馬克思維爾在《印度對華戰爭》中詳述了這段歷史,介紹了中國軍隊迅速在藏南擊潰印度軍隊、但戰場取勝後又退回戰前實際控制區的狀況。中國方面則稱中國軍隊甚至從原來控制線再後撤了20公里。

  中印關係也隨著這場戰事陷入長期冷淡甚至對抗的境地。

  冷戰結束後,隨著中、蘇對抗和印、蘇結盟的終結,中印關係也恢復正常發展,但邊境爭議一直無法解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