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第二規則:不要在中國打仗,第一規則是啥?外國軍官告訴你

@ 2017-07-02

今天繼續說蒙哥馬利訪問中國。

1960年,英國退休的陸軍元帥、諾曼第登陸計劃制定者蒙哥馬利,為了探尋真實的中國面貌,來到了中國。

他向中國領導人提出,要到中國走一走,看看實際中國社會到底什麼狀態。

中國表示歡迎。總理說,「放手讓他隨便看」,看什麼都可以,不要阻攔,讓他自己下結論,看到中國的本質。

當時中國,外國人到中國旅遊的,幾乎沒有,所以他們對中國的印象,許多都是錯誤的曲解。

「很多著作都是根據臆測而寫的。」蒙哥馬利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

(1961年農民上山造林)

這個74歲的英國佬到底看到了中國什麼真實情況呢?

1960年1961年兩次訪華,這個老頭走訪了中國許多地方,從北京到包頭,從延安到洛陽,從鄭州到武漢,他走集市、問民家,訪公社、進機關,甚至走進街頭公共澡堂,看中國人到底什麼生活狀態,中國人到底有多胖多瘦。最後得出結論:雖然生活條件相對落後,但老百姓生活態度積極、團結,精神滿足。

(1960年的公社食堂)

蒙哥馬利最關心的當然是中國軍事。

蒙哥馬利是傑出的軍官,以艱苦訓練成就卓越鐵軍而聞名。他曾說:「無論雨、雪、冰、泥,無論好天氣還是壞天氣,白天還是黑夜,我軍都必須比德軍善戰。」

但在中國軍營,他看到令他印象深刻的另一幕。

(1960年代參軍)

1960年9月下旬,他來到196步兵師參觀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他發現中國的軍隊武器裝備雖然亮點不多,但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入伍的人數多。

然而,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最後成為真正的入伍軍人。

經過十分嚴格的篩選檢查,優中選優的年輕人進入部隊,蒙哥馬利與他們交談後認為,這些青年精英「非常聰明,學習進步很快」。

蒙哥馬利認為,一支軍隊的首要條件是足夠的、良好的人力供應。「就這一點來說,中國是具備的。」

(軍屬光榮)

然後,他來到工廠、學校、機關、鄉村和公社,看到每個地方都有民兵。「他們年齡都在18至25歲」。

在廣州一個手電筒廠,他看到民兵隊伍有男有女,「有一個全由婦女操縱的高射炮隊,還有一個男女民兵組成的通訊隊,以及一個醫療隊」。

在不脫離生產的情況下,中國民兵這一特殊組織引起了蒙哥馬利的極大興趣,他說,全國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民兵組織,一旦外國人入侵中國,侵略軍隊就必定遭殃。

(民兵)

「我一向說,戰爭的第二規則是,不要用你們的地面軍隊在中國打仗,現在看到這樣的民兵,更證明了我這條規則的正確性。」

把勿犯中國、不與中國陸軍打仗作為第二條規則,那第一條規則是啥?

蒙哥馬利說,有一次我被問到這個問題,我當時就毫不猶豫地回答:「戰爭第一規則就是:永遠不要向莫斯科進軍。」因為嘗試過的人都遭到了同樣悲慘的結局,著名的有拿破崙、希特勒。

【飛春讀傳,一個專注歷史名人傳記的原創號】

(微信公眾號:readinginspr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