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憑什麼敢向全世界發動戰爭

@ 2017-06-30

可能中國太大了,中國周邊的很多國家總是相對顯得很小,比如我們的東方鄰國—日本,從土地到人口,都和中國不是一個體量級。可它就在二戰期間,和德國一起,與全世界為敵,尤其是對戰中美蘇三大巨頭。放到現在,一般人也還是不能理解,日本為什麼要冒那麼大的風險,發動世界大戰呢?

二戰日軍

從20世紀開始,日本國內就一直有「北上」、「南進」兩股思潮,北上就是取朝鮮、中國東北、西伯利亞,獲取豐富的資源;南進就是占領東南亞,獲取東南亞的豐富資源,為了這2個政策導向,一貫不和睦的日本陸軍、海軍爭了幾十年。

日本南進戰略

賭徒心態

從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日本實質上控制了朝鮮,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控制了東北,兩次戰爭的勝利,極大的刺激了日本的野心,一戰的小小斬獲並不能滿足日本的野心,日本還需要謀劃更大的布局。而前2次戰爭,都是在綜合國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獲勝的,日本上下深信,只要奮勇,加上天照大神庇護,沒什麼不可能。

日俄戰爭

人多地少矛盾

二戰時期,日本人口已經達到7000多萬,即使現在也就1億出頭,放眼那時候的生產效率,這麼多人口放在這麼點大的國土上,實在吃不消,20世紀起,日本就不斷的移民東北,尤其到了1931年後,大規模派遣移民到東北,墾殖土地,開採礦場,發展工業,為本土「輸血」。

軍事實力增強

日本當時是亞洲唯一的帝國主義國家,經濟實力在亞洲一流,明治維新後軍隊就實現了近代化,極為重視陸海軍的建設。士兵的訓練和素養普遍較高,單兵作戰能力較強。二戰前期,日本的軍工達到了世界前列,零式戰機成為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戰鬥機,一度獨霸太平洋的上空。當時僅三菱重工就為日本製造了18000架飛機以及4600輛坦克,海軍擁有25艘航母和600多艘軍艦,有這麼多家底,日本的自信心爆棚,自然迫不及待要趁勢而為。

日本二戰零式戰機

綜合國力大升

當時日本把中國東北作為本土來經營,東北豐富的資源為日本綜合國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二戰時期,亞洲GDP排名第一的就是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發達的工業為日本的戰爭機器持續輸血,加上經營朝鮮和台灣數十年,日本自覺綜合國力不屬於西方強國,也為它發動戰爭提供了資本。

日本空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