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叫囂為開戰做準備 我國防部警告其別忘歷史教訓

@ 2017-06-30

6月29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答記者問。

記者:據印度媒體6月8日報道,印陸軍參謀長拉瓦特稱,印度在為「2.5線戰爭」做準備,就是應對中國、巴基斯坦和國內的安全威脅。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吳謙:印度陸軍參謀長的言論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我們希望印軍個別人能夠汲取歷史教訓,停止發表這種叫囂戰爭的危險言論。

華媒:越界印軍最好撤回 避免中國用「滾」這一詞  中印軍隊近日在兩國邊界錫金段中方一側發生人員對峙,印度軍隊越過了從未成為爭議的這段邊界,並且向印媒散發倒打一耙的消息,宣稱中國軍隊越界在印度領土上施工。一向不希望宣揚中印邊界摩擦的中國官方26日似乎忍無可忍,高調批評印方違反了雙方有關協議和兩國領導人共識,嚴重危害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眾所周知,錫金原本是個國家,1975年併入印度。原來的中國與錫金邊界已經劃定,印度政府後來也沒有對那段邊界表示異議。中印雙方圍繞實控線相互認為對方軍隊越界的爭議大多發生在兩國邊界的西段,東段發生的不多,錫金這一段則幾乎沒有出現過。2006年雙方重新開放處於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口岸,也是因為那段邊界沒有爭議。  現在尚不清楚究竟是印軍基層部隊「搞錯了」,選擇了錯誤地點宣示「愛國主義」,還是印度中央政府在邊界問題上對中方進行新的戰略性試探。然而無論印方出於何動機這樣干,中方這一次都須堅守底線,不管採取什麼手段,都須讓印度軍隊撤回到兩國邊界的印方一側,中國的道路施工決不能停止。  我們很擔心,印度的對華心態正變得越來越膨脹。印度也在崛起,它的GDP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五,國家自信跟著水漲船高。加上美國和西方很願意藉助印度的力量來牽制中國,因而對印度褒捧有加,這尤其增加了印度人的戰略優越感。  新德里一段時間以來要求北京支持它加入核供應國集團,跟著它一起宣布特定對象為恐怖主義分子,態度都十分蠻橫。它表現出一種自己掌握著中印關係戰略主導權的莫名其妙的傲慢。  一些印度人似乎認為,美日正在構建圍繞中國的包圍圈,印度可以通過自己是否加入這個包圍圈來「拿住」中國。因此它可以在邊界等問題上多放縱自己一些,中國除了忍讓別無選擇。  由於中印邊界尚未劃定,雙方對實控線的認識不同,有些地區常有雙方軍隊交叉進入。個別時候兩國軍隊互不相讓,要通過談判消除對峙。在兩國邊界長期保持大的和平的情況下,幾乎所有摩擦都是印度軍方透露給印媒率先披露的,形成一次又一次輿論炒作,製造了印方「什麼都不怕」的聲勢。  需要指出的是,中方每一次都顧全大局,避免炒熱中印邊界摩擦,這客觀上助長了印方的囂張。中方輿論參與對外摩擦的低調很可能導致了外方對中國決心和意志的低估。  事實證明,對印度這樣的國家需要給「禮」,但決不能「慣」,否則它就可能「蹬鼻子上臉」。這次一定要給印方好好立一立規矩,它做得不對,中方就要理直氣壯,不僅行動上要讓它從哪越界的回到哪裡去,輿論上也要對它毫不客氣。要讓印度軍隊明確地丟一次臉,讓他們知道破壞兩國協議越過明確邊界挑釁是必須付出代價的。  印度沒有資本在邊界上同中國攤牌。它的實力與中國比差得很遠,美國的所謂戰略支持也是虛的,真要用時根本使不上勁。當然了,中國不願意與印度對抗,維持兩國友好關係是北京的基本政策。但是這一切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印度還遠沒有到可以在中國面前翹鼻子的時候,它的GDP僅為中國的1/4,軍費是中國的1/3,與中國友好相處並謹慎管控邊界問題是它的最佳選擇。  最後,請印度軍隊體面地撤回到邊界的印方一側,最好避免我們使用「滾」這個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