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現役四代戰機以多用途戰機為主,譬如中國殲-10、殲-11、殲-15、殲-16;美國F-15、F-16、F/A-18;俄羅斯米格-29、米格-35、蘇-30、蘇-27等基本都可以勝任戰鬥機、攻擊機、偵查機、轟炸機、電子作戰機其中2類任務或以上,這就決定軍方期待戰鬥機壽命更長。
簡單說來,有2方面因素決定戰機壽命:1,不可控的空中事故。一旦升空,因戰機故障或空戰襲擊很可能分分鐘就墜機。2,可控的航空發動機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航空發動機的翻修壽命/總壽命決定了戰鬥機的使用壽命。
圖註:F16引擎噴口
介於目前能夠自行製造30~37噸以上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俄中,就以中國殲10、美國F16、俄羅斯蘇30這仨為例,對比其發動機使用壽命,側面了解下中美俄四代戰機誰壽命更長?誰會最先被淘汰出局?
美國F-16戰鬥機
F-16裝備航空發動機或為一台惠普F100,或為一台通用電氣公司F110渦輪風扇發動機。
圖註:F110發動機
媒體資料稱這兩款軍用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總壽命一般都可達4000小時,首次翻修壽命約可達1000小時。
俄羅斯蘇-30戰鬥機
圖註:AL-31發動機
蘇30裝備2台發動機AL-31F。眾所周知,俄羅斯航空發動機一直有著壽命過短的惡名。據稱,AL-31F發動機總壽命約為900小時,首次翻修壽命約300小時。
中國殲10戰鬥機
圖註:渦扇10發動機
普遍認為有兩種發動機版本的殲10,一類裝備俄羅斯AL-31FN後燃渦輪風扇發動機。另一類裝備2006年改進型國產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WS-10A,外媒報道其總壽命約為1500小時,首次翻修壽命約600~800小時。綜上可以看出,俄羅斯發動機壽命在未來可能會落後於中美,在四代機領域的優勢也將會大幅度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