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際網路媒體曝光的視頻畫面顯示,中國北方某地有飛彈殘骸墜落。彈體外部刷塗有EA/DF-26字樣,或為東風-26彈道飛彈的最新改進版。
(圖)此次曝光的疑似東風-26最新改進版東風26B飛彈殘骸
「迷彩派」認為,飛彈與反導之間,是矛與盾的關係,它們此消彼長,兩種技術勢必都會進行相應的改進。隨著反導技術的日益成熟,特別是反導系統預警探測能力的增強,使其有充足的時間對目標進行跟蹤、定位和摧毀。對於彈道飛彈技術,在突防時要充分考慮到反導系統的電磁威脅,並採取相應的對策措施,才能有效突防。此次曝光的疑似東風-26B飛彈,很有可能是解放軍為了對敵方反導電子戰防禦系統進行改進得來的更為先進的彈道飛彈,極有可能也具備反艦功能。其外殼上刷塗的EA,很有可能是ELECTRONIC ATTACK兩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即電子攻擊的意思。
(圖)外媒公布的在戈壁沙漠的中國反艦彈道飛彈試驗區
彈道飛彈整個飛行過程一般分為助推段、飛行中段、再入段。目前世界上的飛彈防禦系統均是在中段或者再入段進行攔截。飛彈防禦系統的核心是其制導雷達,如美「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的核心是其 AN/MPQ-65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宙斯盾」飛彈防禦系統的核心是其 AN/SPY-1D多功能相控陣雷達。
進一步分析,如果此次曝光的飛彈確實為具備電子戰能力的東風-26,其作戰時很有可能與常規東風-26進行混合發射,其彈頭安裝的電子干擾裝置,可對敵方飛彈防禦系統中的核心雷達進行干擾,使其不能有效探測、跟蹤、識別彈頭目標,同時還可能幹擾破壞敵方反導系統的信息節點和信息鏈路正常工作,從而達到掩護攻擊彈頭突防的目的。
(圖)2015年9月3日勝利日閱兵上的東風-26反艦彈道飛彈
按照各國普遍遵循的有關規定,任何武器裝備在定型之前,都要經過靶場試驗檢驗,東風-26飛彈的改進版自然也要遵循這一規律。對於飛彈,國際上通行的試驗檢驗一般有三種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飛彈武器靶場進行實彈飛行試驗。此方法既直接又直觀,所以此次曝光的很有可能就是實彈飛行試驗的彈體殘骸。
對於東風-26這個體積的飛彈,其完全可以攜帶電子脈衝彈頭。眾所周知,東風-26飛彈具備反航母功能,此次曝光的EA/DF-26飛彈是否具備反航母的功能非常值得關注。此前,美國方面針對反艦彈道飛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美國許多研究報告都認為給艦船安裝電子戰系統可以摧毀接近預定目標的反艦彈道飛彈,目前美海軍已開始這方面技術研究和驗證。2014年7月,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和海軍作戰發展指揮部評估了海上碳纖維顆粒煙霧發生器原型機,測試其對保護海軍艦艇免受反艦飛彈攻擊的能力。這次評估中,美國海軍3艘艦船於關島南部海域在不同海上狀況下對這種「人造碳纖維雲」防禦反艦飛彈的效果進行了測試。測試中,一個艦載裝置產生碳纖維顆粒,懸浮在空中形成一團煙霧,能夠吸收和散射來襲飛彈發射的雷達波,從而隱蔽己方艦船避開飛彈攻擊。
(圖)美國SM-3反導攔截彈發射場面,它是美國對付反艦彈道飛彈的重要手段
面對美國方面對反艦彈道飛彈的技術進步,中國方面也勢必進行相應的技術改進,如果此次曝光的東風-26改進版,在具備電子戰能力的同時還具備了反艦能力,那意味在中國反艦彈道飛彈和美國艦載反導系統的對抗中,中國無疑占了上風峰。
在中國核武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發展東風-26及其系列改進型,可以通過臨戰臨機換裝核彈頭,可適需形成遠程與中程、戰略與戰役相銜接的核威懾、核反擊能力,以及電子攻擊干擾能力。其可通過無依託機動發射,在內陸較大地域範圍內對進犯之敵的陸上固定目標和海上移動目標實施常規火力突擊和電磁壓制干擾,可進一步提升陸、海、空聯合火力打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