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學生在人們眼中,單純而缺少社會經驗,而有那麼一群學生,拿著學生證來大馬求學,卻做著擁毒和販毒的勾當,而這個國家,人數最多。
(吉隆坡27日訊)奈及利亞籍學生,高居我國「毒梯」榜首!
警方公布過去3年持學生證前來我國求學,卻涉及擁毒和販毒活動的外籍學生,尼籍學生「當仁不讓」名列前茅,排在數10個國家的榜首。
武吉阿曼肅毒局總監拿督斯里莫達說,奈及利亞籍男女以學生證進入我國,但是他們當中卻多數涉及[毒·品]活動。
他說,根據數據顯示,大馬警方從2015年、2016年及今年首5個月,逮捕擁毒和販賣[毒·品]的外籍學生共有358人。
非洲國際販毒集團操控的本地男子,企圖攜帶3.8公斤古柯鹼入境大馬。
「過去3年的數據顯示,尼籍學生是約10國家學生涉及[毒·品]被捕的領隊;這些國家包括孟加拉國、葉門、蘇丹、巴基斯坦、利比亞、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等等。」
莫達說,警方從2015年開始,總共逮捕358名涉及[毒·品]活動的外籍學生,其中尼籍學生占了122人。
「被捕的尼籍學生,在2015年占33人、2016年占63人,及今年1月至5月占26人。」
首5月起獲[毒·品]增加42%
莫達透露,今年1月至5月,警方起獲340萬6937公斤重的各類[毒·品],有關數據若和去年同時期的239萬2763公斤[毒·品]相比較,明顯增加了42%。
「在今年首5個月起獲的[毒·品]包括海洛因、[冰.毒]、5仔和馬丸等等。」
他說,警方已援引1985年特別[毒·品]防範法令對付涉毒人士,今年首5個月被捕者是657人,而去年同時期是599人,相對提高10%。
馬來西亞政府很清楚地認識到他們國家由於所處地理位置所面臨的危險,因為馬來西亞與位於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交界處臭名昭著的金三角相鄰,而那兒正好是許多[毒·品],如海洛因等的發源地。
也正因為如此,販毒者把馬來西亞看成是他們眼中的一塊肥肉,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們在馬來西亞大肆進行[毒·品]交易,致使有50多萬人現在不得不依賴[毒·品]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