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週末或假日,許多人都會認為隔日能睡多點時間,而選擇熬夜放縱一下自己。惟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這麼做是在拿你的心臟開玩笑!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根據中醫說法,晚上11時到凌晨2時是肝臟排毒時間,若不得不熬夜,最好睡滿這3小時黃金睡眠時間。西方醫學方面雖無討論到排毒的問題,但也強調熬夜的壞處,甚至發現就算整體睡眠時間充足,但若睡的時間不規律也會增加疾病風險。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最新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984名22歲至60歲成年人的睡眠情況,包括工作日和週末睡眠模式、是否失眠、是否患心血管疾病、疲憊度和睡意等,然後建立數學模型計算睡眠模式變化對心臟的影響。
研究指出,很多人一到週末就睡到中午,睡到中午不是指睡了12小時,而是半夜不睡覺,然後倒頭一睡到太陽高照。這種行為稱為社會性時差,即使睡眠時數足夠,但睡眠時間不固定也會影響睡眠品質,且造成的影響比一般疲勞的週一症候群更嚴重。
研究結果顯示,週末比平日晚睡的人反而更容易感到疲倦、易怒。一個人比平日每晚睡一個小時,罹患心臟病風險就會提升11%,而靠第2天補覺並不能抵消晚睡對健康的危害。從這個角度看,睡眠規律可能是預防心臟病等疾病的一種簡易有效手段。
此外,晚睡也與人們對自我健康的整體評估有關,回答在週末時間每晚一小時起床的參與者,對自己健康評估為「好」或「一般」,相較選擇「非常好」者高22%。
研究人員表示:「規律睡眠是預防心臟病與其他疾病一個有效、相對簡單且便宜的方式,晚睡會破壞生理時鐘,而生理時鐘正是我們的身體製造賀爾蒙的關鍵。」
其實早在2012年,慕尼黑大學也做過相關研究,發現人們在週末時晚起的話,較容易肥胖,而肥胖又與心臟病與糖尿病有關,另外一項慕尼黑大學研究也發現社會時差愈大的人往往是吸菸者。
為了健康,從今天起開始養成規律的睡眠時間的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