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入門豪華車,是不是傻?

@ 2017-06-28

入門豪華車只是動力和配置是入門水平,但是其安全性、舒適性、操控性、用料做工設計等等,依然是豪華品牌水準。

買入門豪華車,傻不傻?傻。

本來可以買2.0T的大眾途觀,你非要買1.4T的奧迪Q3——你犧牲了動力。

本來可以買中型SUV豐田漢蘭達,你非要買緊湊型SUV奔馳GLA——你犧牲了空間。

本來可以買一年只需花3萬養車的福特蒙迪歐,你非要買一年花4萬養車的寶馬1系——你犧牲了養車成本。

本來可以買一大堆配置,你非要買配置更少的BBA——你犧牲了配置。

可是,如果只談犧牲,不講獲得,那就是真傻。

來,讓我們看看買入門豪華車,可以獲得什麼。

奧迪A3的車主參加的一定是奧迪的車友會,至於怎麼裝逼,就看自己的造化了。聰明的做法是,跟A8車主比側方位停車,跟Q7車主比倒車,跟R8車主比通過性。

又比如你朋友30萬買了個中配福特金牛座。老王:周末幹嘛去了?你朋友:福特車友會聚餐。老王:吃農家樂挺好。

你30萬買了個丐版奔馳C級。老王:周末幹嘛去了?你:奔馳俱樂部聚餐。老王:酒會自助餐不錯哦。

其實你和你朋友吃的是同一家農家樂。

人是有社會屬性的,在行業及合作夥伴對於你個人及公司還無法從名聲來確定你的價值的情況下,車便成了進入圈子的價值體現物之一。

在雙方完全陌生情況的情況下,人需要一些已知可辯識的價值證明,就好像銀行審批信用卡考量你的固定資產工作證明收入來源來考慮是否授信以及授信額度一般。

豪車為你提供的已認證可辯識的價值背書,除此之外還有隸屬大公司的名片、手錶、高定西裝、奢侈品級別的包等。

豪車的商標本質上是你的另一張名片,以此來快速證明你對應的社會價值。

入門級的實質就是,入了這個門了——不管你在牌桌坐主座還是桌角,對於這個圈子,你就是自己人了。更直接點說,雞頭是雞,鳳尾是鳳。

那麼,入門豪車僅僅是買個商標麼?當然不是。

奔馳為什麼要出CLA?奔馳當時宣稱,這是一款面向年輕人的奔馳入門車,用一個很友好的價格讓顧客體驗奔馳獨特的魅力,創造更多奔馳用戶。

奔馳市場總監約赫姆·施密特的原話是:

We aim to reach new target groups with the CLA - including those who never wanted to drive a Mercedes.(我們出CLA就是來圈粉的——包括那些從沒想過開奔馳的人。)

僅僅用更低的價格來圈粉?你覺得奔馳會這麼幹嗎?

其實所謂入門豪華車,只是動力和配置是入門水平,但是其安全性、舒適性、操控性、用料做工設計等等,依然是豪華品牌水準。

比如你花20多萬買寶馬316i,動力上雖然弱一些,但底盤和320i、328i不會有什麼區別。其操控性和舒適性的平衡在同級車裡絕對是標杆級的水準,不會因為裝的是1.6排量發動機而改變。

比如對振動噪聲的控制,奔馳C級連空調出風時的噪聲都做了很好的優化。比如離合器的腳感,換擋杆的手感,每個按鍵的觸感,豪華品牌的考慮可以更加充分,這些不是一個普通品牌的高配車可以給你的體驗。

又比如Q3比CR-V,光看Q3有Quattro在機械上就已經贏了。更別提Q3擁有奧迪一脈相承的前臉、大燈、車身、內飾,細到座椅上的四向脊柱支撐之類的小東西。難道會因為便宜就用次級零件拼裝的?從裡到外,都是頂級研發團隊和工人們用心製造。

豪華品牌哪怕是A級車,在安全性方面也極少妥協。無論是奔馳A級、寶馬1系、奧迪A3還是雷克薩斯CT200h,即使是沒有真皮座椅和無鑰匙啟動的「乞丐版」,也都能確保全系ESP標配和提供至少8個氣囊(前排正側+前後氣簾),這可是很多B級車都做不到的。

這還僅僅是你看得到的地方,更多看不到的地方,比如高強度鋼用的比例、安全結構的設計、零件的公差等等豪華車都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同樣是一個供應商出的同款的VVT,軟體標定都可以有區別。你給的錢多,就給你標得細一些,考慮的情況就多一些,結果就是性能可以更好。

總之,如果產品質量跟價格不匹配,自然會被用戶投訴,被市場淘汰。存在即是合理。絞盡腦汁去證明入門豪華車不值那個價錢,你說,是不是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