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擔心全球金融危機和失業!新加坡投資者全球最悲觀!

@ 2017-06-24

美盛環球資產管理集團昨天公布的一項環球投資調查顯示,63%新加坡受訪者說,他們的投資決定「有些」或「強烈」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比率高於中港台及全球平均。只有9%的新加坡投資者持樂觀態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陰影揮之不去,加上擔心失業,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投資者是全球最保守和最悲觀的。

美盛環球資產管理集團(Legg Mason)昨天公布了一項環球投資調查。結果顯示,與其他地方相比,新加坡投資者顯然對10年前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仍心有餘悸。

63%的受訪者說,他們的投資決定「有些」或「強烈」受到當年的危機影響,比率高於香港(61%)、台灣(57%)、中國(53%)以及全球平均(56%)。

美盛環球資產管理集團董事總經理及亞洲區主管林鴻興說,由於新加坡與全球經濟聯繫緊密,新加坡經濟和資本市場受到金融危機強烈衝擊,「所以大家對10年前的危機依然印象深刻。」

另外,新加坡投資者也對全球經濟不穩定(64%)、通貨膨脹(61%)和失業(60%)感到擔憂,尤其擔憂失業問題,顯著高於亞洲(日本除外)平均(40%)。事實上,全球只有四個市場的投資者將失業列為最關心的三件事,新加坡是其中之一。

林鴻興認為,2016年的居民失業率上升至2010年以來最高,應該是新加坡投資者非常擔心失業的原因。

近七成投資在防禦型資產

綜合上述因素,新加坡投資者最為悲觀。調查將「有些」和「非常」樂觀的人數比率減去「不樂觀」和「非常不樂觀」的人數比率,發現只有9%的新加坡投資者是樂觀的。這個比率低於亞洲(日本除外)的18%和全球平均(20%)。

新加坡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清楚反映了這樣的態度,高達68%屬於防禦型資產,包括現金(38.5%)、固定收益(16.8%)、房地產(8.7%)、黃金與貴金屬(3.8%)。

美盛環球資產投資主管達耶(Ajay Dayal)指出,有趣的是,新加坡投資者認為新加坡(29%)和海外(32%)股票是未來12個月最有可能提供高回報的資產,「投資者如果付諸行動,應該可以從中獲利。」

達耶接受《聯合早報》詢問時說,今年以來,流入亞洲股市的資金非常充裕,尤其是新興市場和指數基金,這也說明了區域內大型股表現突出的原因。

他指出,低估值和高盈利使亞洲股市接下來的表現應該還是不錯的。

重新配置資產有助提早實現工作、家庭和退休目標。例如,調查發現,高達七成的新加坡受訪者希望「退休後仍有足夠的錢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

林鴻興說:「我們預期大部分新加坡人以公積金和投資收入維持退休生活。因此,配置更多資金投資高增長或以收益為主導的資產顯得愈加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