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的5種行為心理學現象

@ 2017-06-24

你的關注是筆者最大的動力

微信公眾號:神奇小小(ID:Mysterrry)

第一種:霍桑效應

美國著名的霍森工廠規模宏大且保障制度完善,且還有其它的福利活動,但工人狀態卻很差,嚴重影響生產。負責人為解決此問題聘請了心理學專家,專家採取的辦法是盡力和每個工人進行溝通,過程保持傾聽。在兩年的時間裡至少和兩萬餘工人進行了談話,結果是工廠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問題,無法解決便會造成困擾。心理學家建議在生活中要學會適當的排解,當遇到難以消化的情愫時可與親朋好友傾訴。傾訴是一種發泄的方式,或許他人在傾聽後會給你想像之外的辦法,即便沒有解決,在與人分享也會獲得心理上的放鬆。

第二種:增減效應

一件商品原價100元,高明的促銷者採取的方法是活動期間先提價至120元後打9折。原價時期購買力度遠不如促銷期間,這就是對人際行為中 「增減效應」的巧妙運用,它表達的是希望自己的「退讓」使他人對自己的好感持續增加。

生活中我們也可多多利用「增減效應」,無論是對待學生,員工或是服務者這類從屬於下級職能的人員,和他們溝通時先粗略的提及當前的問題,再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對方也更容易接受,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種:蝴蝶效應

一隻南半球的蝴蝶輕微顫動翅膀產生的氣流,在一段時間遭遇其它因素後會在美國掀起龍捲風,這種現象是「蝴蝶效應」。它說明某些事情的發展方向會因初始時微小的偏差而發生巨大改變。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亦是古人留下的啟示,同「蝴蝶效應」一起提醒我們要從內心出發的去注重每件小事。對每個細節做好處理,並長久堅持會擁有獲得更多成就的機會。

第四種:貼標籤效應

心理學中的「貼標籤效應」也是 「暗示效應」。即通過心理暗示對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世界戰爭中美國因缺少士兵遂讓囚犯參戰,並通過心理學家對囚犯進行思想干預。心理學家採用的辦法是讓囚犯給至親的人寫信,內容卻是統一擬定,諸如在服刑期間表現優異,在戰場上勇往無前。長此以往待囚犯登上戰場時表現得絲毫不輸於正規軍。

心理暗示效應在不同方面都非常重要。多數優秀孩子的父母經常給予積極的暗示,「你真的很聰明,你可以做到的」。自信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源於他們對能力的深信不疑,即便遇到挫折也會鼓勵自己,由積極的心理暗示引導自己走向成功。

第五種:登門檻效應

健身教練要求做50個伏地挺身,你覺得無法完成而拒絕開始。教練降低數量為10個,你欣然接受,繼而教練要求再做10個,你覺得不難而完成,以此類推,最終完成初始50個的目標。這種從小的目標開始後持續增加要求最終達成目的的現象在心理學屬於「登門檻效應」。

當想要完成的目標較為困難時,不妨利用心理學中的這種效應,將其分解為多個較為容易完成的小目標,逐步完成小目標的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成就感,驅使自己更努力的完成大目標。

你的朋友,神奇小小,期待你的留言哦,將持續更新更多有趣實用的心理學現象。

你的關注是筆者最大的動力

微信公眾號:神奇小小(ID:Mysterrr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