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克斯新聞20日引述2名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空軍一架RC-135偵察機事發時在波羅的海上空飛行。突然,一架搭載飛彈的俄軍蘇-27戰機急速飛近,距離偵察機只有1.5米。官員形容,俄軍戰機當時的飛行動作帶有挑釁性質及怪異,美軍事後判斷俄軍戰機的舉動不安全。報道引述統計數字指出,自本月2日以來,美國與俄羅斯的軍機及軍艦在波羅的海接觸達35次。
眾所周知美俄當前的戰略關係相當緊張,五月以來美以及北約海軍在波羅的海的行動過於頻繁,以至於令俄羅斯不得不將隸屬於北方艦隊的一艘攻擊核潛艇抽調到波羅的海,用于震懾北約在該地區的多維演習和軍力部署計劃的實施。但是從力量對比上來說,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實力明顯不足,上述數據所說美俄不足半年35次的海空對抗足以說明問題,
在非戰爭狀態下的大國潛對抗對裝備技術水平要求更高,很顯然在身手敏捷全副武裝的俄羅斯蘇27戰鬥機面前,體型龐大的美製RC-135偵察機根本沒有還手之力。這次俄羅斯的蘇27戰鬥機掛彈伴飛、擠壓驅離,只是想讓美國看到其決心,而之後美偵察機指揮官也不再像以往一樣嘴硬,承認「俄軍戰機的舉動不專業、不安全」(潛台詞是令人害怕)。
對於此次美俄兩國軍機相距1.5米的危險距離,有人認為會喚醒美國和北約偵察機對於蘇27戰鬥機的恐懼(巴倫支海峽的手術刀事件)。但實際上這次美國RC-135偵察機並不是很擔心這個危險事件重演。而俄羅斯裝備專家也無奈的稱,美RC-135偵察機的確擁有技術優勢,從而使俄羅斯戰機對其只能搞戰術恫嚇卻不能衝撞甚至擊落。
RC-135偵察機是美國空軍最先進的戰略電子偵察機之一,這種由波音707機體改裝而成的戰略電子偵察機的性能非常先進。最新改進的RC-135X偵察機則裝備了電子光學系統,包括遠距離可視紅外偵察傳感器,遠距離雷射距離測量系統和任務檢驗軟體。這套新系統可以與美國空軍戰機和地面指揮中心甚至與衛星直接聯繫,能夠把最現實的情報在第一時間裡傳給世界範圍內的美軍戰區指揮官。
牛叉的是RC-135沒有配備武器系統,也很少需要戰鬥機護航。因為RC-135偵察機裝有的高頻、甚高頻和極高頻無線電通訊、雷達和都卜勒/GPS/INS先進的導航系統,所以RC-135在執行偵察任務時最大的好處就是無須進入敵國領空或者過於貼近敵國領空活動,可在公共空域進行偵察活動。美俄當前綜合實力與冷戰時期相比已經出現很大落差,所以俄羅斯在公海的驅離動作應該不會像之前那樣剛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