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隋煬帝楊廣在我們的歷史上都是以一個暴君的身份出現的,雖然有一些懷疑的聲音,不過自古以來,一頂「昏君、暴君」的帽子緊緊地扣在了他的頭上。最近麼麼注意到,在外國人的一些文獻中,對隋煬帝的一些暴君理由作出駁斥,貌似很有道理。
說起隋煬帝楊廣這個人,他的「煬」是李淵為其追諡的,「煬」這個字,在隋煬帝即位不久,他親自為那個「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的陳後主追諡的,楊廣也沒有想到,時隔沒幾年,「煬」這個字就落在了自己的頭上。
據說,中國歷史上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人主要有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這五個人,說實話,若是要論貢獻,其實楊廣的文治武功不亞於唐太宗。
隋煬帝最顯著的成就就是開創了科舉制度和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後來的大唐幾乎是在隋朝的基礎上興盛起來的。
隋亡後,楊廣一直是以一個昏君暴君的面目出現,他的名聲連外族都十分熟悉,比如建州努爾哈赤就這樣評說楊廣:若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金完顏亮,咸貪財好色,沉湎於酒,晝夜宴樂,不修國政,遂致身死國亡。
然而,國人的論斷,其實在外國人眼中更有別樣的解釋,比如在《劍橋中國隋唐史》中有這樣一番評論,主要是側重楊廣的兩大罪名,一是放蕩揮霍,二是荒淫無度。
對於放蕩揮霍,這樣說道:歷史文獻把文帝的謹慎節儉與煬帝的放蕩揮霍進行對比,但從下面建設東都和完成運河體系這一節可以看出,這種鮮明的對比過分誇大了。
對於荒淫無度,這樣駁斥:民間文學把煬帝描繪成荒淫無度的人——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女色。但人們會發現,即使懷有敵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蓋這一事實,即他的正妻,一個聰慧和有教養的婦女,從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宮內其他寵妃代替,她始終被尊重,而且顯然受到寵愛。
我們國家的歷史有一個明顯的特色,勿論開國的君王有多麼英明,他們在有一點上都有共通之處,這就是對前朝的百般抹黑,能抹多黑就抹多黑!就比如隋煬帝這樣的人,明明功業超群,卻一直戴著一頂「昏君、暴君」的鐵帽子,一直被抹黑從未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