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三的時候,有段時間沒實習,在學校當個大閒人。開始一段時間是舒服的,今天在這裡喝點小酒,明天在那裡唱點小歌,覺得人生好得意。
但很快,問題接踵而來。
我發現身邊所有姑娘,要麼在蠻好的公司實習,要麼籌備著出國,也就是說,無業遊民的自己已經掉隊了。我漸漸地越來越焦慮。早上醒來,發現今天一天又沒有安排,而同齡人生機勃勃,都在幫忙跟進公司的campaign了,我慌。
越慌,越想出去揮霍,自己沒錢,便想盡辦法找爸媽拿錢,當然他們能給的數額非常有限,對我的大張口也很不滿,那段時間爭吵頻繁,矛盾很厲害。
那個時候我還因為無事可做,每天纏著男朋友,又黏,又作,耽擱他很多做實驗的時間,這對博士來說是很致命的。所以後來,一向跟我感情穩固的他,也不時發火。
雖然每天都沒有工作schedule,卻依舊累。而且是心累,加倍累。
我的生活是怎麼好起來的?是在老老實實去公司實習,上班過後。
每天可以在上下班路上看書寫稿,充實自己,去公司八小時勞逸結合工作,收到領導表揚會開心,周末可以用掙來的錢,小小放鬆,不會拖累身邊的人,找父母要很多的錢,找男朋友要很多的時間了。
累嗎?當然累,每天下班過後,我都會繼續在房間裡敲鍵盤到深夜。但是呀,那段時間我也非常開心,認真工作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比不工作時的舒適,更讓人血脈賁張得多。
你看《歡樂頌》的曲筱綃,自己開公司掙錢,累嗎,累,她的哥哥曲連傑,雖然花天酒地得爽快,到找爸爸要錢的時候,還是只能夾起尾巴扮乖討好,還要四處提心弔膽,東打西算,生怕妹妹向爸爸戳穿自己的劣跡——這不是更累嗎?
掙錢工作是開拓性的累,你要負重向前,劈走阻礙,可是只要咬牙堅持,甜頭都在後面;不掙錢是維穩性的累,依賴任何一個別人「養」你,你從身體到靈魂,必須為那人彎曲。
——長期鞠躬,點頭哈腰,必定是一種徹徹底底的,由內而外的累。
當我們開始掙錢過後,當我們開始專注於手中的工作過後,很多從前莫須有的情緒起伏,帶來中傷的無意義起伏,隨即會消失得乾乾淨淨。
我私信里一籮筐的成長問題,諸如「室友家境太好,很嫉妒」,諸如「我同學都太優秀了,很自卑」,又或者「都大二/大三/畢業兩三年了,感覺跟以前比起來沒什麼進步,很焦慮」。
這種時候我簡直想群發:去掙錢啊!去掙錢,就沒時間再咀嚼這些惱人的情緒,澀自己口了。
其實姑娘們想一想,很多問題,很多所謂煩惱,只要你開始掙錢了,真的顯得不算什麼,畢竟拼事業比拼男人、拼容貌好玩多了,男人或容貌都是指不定哪天就會離你而去的,但事業不一樣,掙錢不一樣,你只要踏實,便不難節節高升,量變帶來質變,你就這麼一階一階地攀高了,再回頭看從前的煩惱,那簡直小螞蟻了。
我有一閨蜜前陣子髮狀態:「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那和無憂無慮有什麼區別?」,看到的時候,我其實有一瞬的羨慕。但是回過頭來一想,就算沒有夢想,不需要拼搏,照樣會被柴米油鹽醬醋茶折磨得夠嗆,而這種匍匐泥濘里,滿身無力的累,倒還真不如仰望著星空,快馬加鞭的累。
辛波斯卡說,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
很俗氣地改編下,就是我想說的了:我偏愛掙錢的累,勝過不掙錢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