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從來沒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那麼,哪些話會帶來解決問題並讓孩子快樂的魔力,而哪些話應該是永遠從我們的大腦中抹去的呢?
就算是要表達同樣的意思,你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和什麼樣的詞語都將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即便你認為他們有時候根本沒有聽到你在說什麼。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無論你是提出要求,給出答案,或者與他談談條件,達成妥協。你所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於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們感到挫敗和失去信心。
1、「你怎麼越大越……」
如果一個六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六歲;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里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四歲。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得更成熟聽話一些,但事情是:孩子們總要經歷那些固執,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可是,當你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你所表達的只是空洞的責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當你對孩子大喊:「你怎麼越大越不聽話」時,你所關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
我們建議你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你忍不住要責備他的時候,請用一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來開頭:「你看上去非常生氣。」或者「我知道你不高興,但這樣的事情總是難免要發生的。」
2、「別跑,會摔跤的。」
你當然是好心,作為母親,你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你知道嗎,你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肯定他一定會摔跤的。對於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系好。」這樣你強調的是鞋帶,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當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沒有變成現實小心,果汁會灑出來的!你會把杯子打碎的!,你的孩子也就慢慢對你的建議表現出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你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3、「我只是逗你玩兒。」
你或許認為,跟孩子開個玩笑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還可以培養他的幽默感。可是你想過沒有,當你對孩子說:「如果你再不認真聽媽媽說的話,下回我就用膠水把你的耳朵粘起來。」你想過嗎,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會這麼做。
作為父母,你的責任是愛並且幫助你的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實際是侮辱的話來讓自己表現得那麼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話你不是認真的,最好別說。
4.給孩子貼負面標簽的話
「你怎麼總是這樣,做事毛毛躁躁?」
「你怎麼這麼膽小呢?見了叔叔阿姨也不招呼?」
「你總是這麼馬虎呢?」
「你怎麼這麼笨呢?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
我們家長一旦生氣,就會情不自禁地給孩子貼各種標簽,什麼「笨蛋」「自私鬼」「搗蛋鬼」各種負面詞語當著孩子的面脫口而出。父母可能從未意識到,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這就是「標簽效應」。
大人隨隨便便的一句負面評價,會在孩子幼小的心裡埋下了自卑的種子,會給孩子很強的心理暗示,孩子很有可能朝著這個暗示的方向發展,最終成為父母嘴裡的那種孩子。
5.恐嚇孩子的話
「等你爸爸回來,看他怎麼收拾你!」
「你再這樣,馬上就滾出去!」
「這是最後一次警告你!再不聽話,看我怎麼跟你算帳!」
父母經常說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缺乏安全感,從而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越來越緊張。
此外,這類恐嚇威脅的話,大都是家長一時的氣話,基本上不會真的實行。這樣的話一旦說得多了,孩子就不會再把父母的話當真,降低了家長的威信。孩子就會更加肆無忌憚,放任自己,父母以後再教育起來就不會收到太好的效果。
二、沒出息
中國父母愛孩子,但愛中夾雜太多的功利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嚴重,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憒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總是對孩子存在過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能實現自己未竟的願望和未了的雄心。一旦發現孩子不像自己想像得那麼出色時,就慣之以「沒出息」。殊不知:這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和壓力有多大。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就發生在父母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的基礎上。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ommn54o.html
二、沒出息
中國父母愛孩子,但愛中夾雜太多的功利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嚴重,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憒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總是對孩子存在過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能實現自己未竟的願望和未了的雄心。一旦發現孩子不像自己想像得那麼出色時,就慣之以「沒出息」。殊不知:這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和壓力有多大。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就發生在父母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的基礎上。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ommn54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