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耐克銷售進入了瓶頸期,整個2016年,耐克經歷了連續 12 個月、超過 30% 的股價下跌。不僅如此,耐克的全球期貨訂單顯示,接下來六個月零售商從耐克這裡訂的貨數量同比下降 4%,尤其是美國市場,他們正在收緊供貨以優先處理積壓的庫存。
為了應對此次銷售危機,耐克公司周四表示,耐克計劃裁減全球約2%的人力,這將影響超過1000名全球員工。耐克公司還指出,將把鞋類的款式減少1/4,未來聚焦於ZoomX、Air VaporMax和Nike React等核心品牌。也就是說,要集中力量打造爆款了。
今年早些時候,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出的中文版自傳《鞋狗》在中國引發熱潮,從企業家到耐克粉絲幾乎人手一本,菲爾·奈特用50美元起家,從幾乎破產到成功締造一個強大的體育商業帝國,可以算得上非常經典的商業傳奇了。現在,仍然不會有人否認耐克依然是世界上最好、最具科技含量的運動品牌之一,但這個身經百戰的公司近些年究竟做錯了什麼呢?
前幾年開始,當緊身小腳褲開始流行時,搭配的首選不再是 Air Jordan 略顯笨重的籃球鞋,娛樂明星助推下,修長輕便的 Stan Smith 成為了最in 的百搭款,而耐克因早先 Air Jordan的統治地位而不斷進行復刻的鞋款逐漸成為了庫存負擔。
清理庫存,意味著更多的折扣,但這樣一來 Air Jordan 就不再是從前千金難求的高毛利率產品了。
相比而言,耐克更強調科技的應用,但這些科技都隱藏在了鞋子的內部和細節,相比於更注重外觀和款式創新的阿迪等競爭對手,在時尚唯上的大環境里,這些產品就不那麼帶量了。
菲爾·奈特在《鞋狗》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些時候你需要放棄。有些時候知道何時該放棄並重新嘗試新事物也是一種天賦。放棄並不意味著停止。」
那麼這次耐克的「選擇性放棄」計劃,能否順利度過危機呢?大膽預測一下,未來阿迪和耐克最後誰會一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