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創業者要善於打造死循環,然後偷偷摸摸賺錢

@ 2017-06-18

談循環(1)

先來看2個小故事:

一個工薪階層對馬雲說:「我真佩服你能熬過那麼多難熬的日子,要換我早瘋了」

馬雲回答說:「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點都不難,因為我知道它總有一天會變好。相反,我更佩服的是你,明知生活一層不變,還堅持幾十年照樣過。換成我,早瘋了!」

故事二:(來源知乎)

說以前有一條惡龍,經常到村莊掠奪財富,弄得雞犬不寧。後來,村莊選出了最出色的英雄去跟惡龍搏鬥,但無人生還。直到某一天,又一個英雄出發斬殺惡龍時,村裡有個好奇的人就悄悄尾隨,想探個究竟。

英雄找到惡龍的洞穴,巧妙的用劍刺死了惡龍,然後又在洞中發現了收藏的金銀珠寶,於是貪戀心起,不肯離去。這時,死去惡龍的靈魂重新鑽進英雄的身體,慢慢的英雄身體長出鱗片、尾巴和觸角,最終變成新的惡龍。

那個尾隨的村民把所見所聞告訴了大家,同時告誡大家不要再受財富的誘惑而墮落。自從揭開這個真相後,村民們把尾隨者稱呼為「導師」,並在他的帶領下,齊心協力打敗了惡龍。而且這次再沒有人起異心,村莊從此和平的幾十年。

某天,「導師」因年歲漸高去世,那些年少一代的年輕人重新貪戀起山洞裡的財富,因為他們並不相信「導師」所說,於是他們囚禁了導師的親人和朋友,並結夥搬去了龍穴居住。

很快,他們的身上開始長滿怪異的鱗片和觸角,變成曾經的惡龍,於是故事又回到了當初。惡龍因貪得無厭而去村莊掠奪,村莊又選出勇士來斬殺惡龍,但勇士經不住誘惑,變成新的惡龍,直到有人再次發現秘密。

這樣寫下去,故事是無限循環的,好像既沒有開頭也不會有結局。

馬雲的玩笑和惡龍的故事表面上看沒有任何關聯,但在本質里卻揭示了「循環」這個潛藏的現象。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樣的死循環很多,例如A畢業於一所普通的大學,然後在一家普通的公司做最底層的工作,每月的工資只有四千塊,不上也不下,這時候A會感到焦慮和壓力,因為隨著年歲的增長,有很多的社會責任需要他慢慢擔當起來,如婚姻、家庭、子女的教育等等。

但A本身的能力不夠,目前他只能得到這麼一份四千元月薪的工作,想跳槽,下一份工作或許比四千還低,行不通;那麼往上爬呢,要麼他不夠資格,要麼公司規模只有這麼大,沒有晉升空間,那麼就只能讓他屈居現有的位置。

這算不算是生活中的死循環?也許有人會說,只要A足夠努力就能跳出這種生活,但真的如此容易嗎?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執行起來呢?

死循環之所以走不通,不是因為大部分人不夠聰明努力,而是他看不透」無形意志「在背後的控制。要是每個明白道理的人就能輕易獲得人生自由,那麼大眾就不會這麼崇拜和迷戀馬雲、王健林了。

以前有句很話這麼說的:很多人25歲就死亡了,但是直到75歲才埋葬。這裡面包含的意思其實也就是生活是無限循環的。

普通人明知打工的日子一層不變,但只有少數人跳出循環去創業。可同時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些,如果普通人的生活是陷在」死循環「中,那創業者是不是也陷入了另一種」循環「當中,只是這兩者的境界各有不同罷了?

再舉個例子。

年輕人都酷愛旅遊,都嚮往西藏的藍天白雲。可是我們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我們非要去西藏不可呢?究竟是誰在指引我去那兒,是電視里的精美畫面,還是遊客筆下的動人故事?

還有,我們都默認了蒙娜麗莎是世界名畫,但我們是否有想過,當蒙娜麗莎被選中為名畫的那時候起,它就已經成為了謎團。人們探究蒙娜麗莎的微笑,就連最出色的學者都在裡邊繞圈子。但人們越是探究,就越是得不出結論。

無形的」指引意志「把人帶到了循環的入口,然後我們就都陷入了永無止盡的循環當中。人們困惑於生活中的各種循環,妄圖跳出生活的羈絆解脫自我,於是開始尋找各種各樣的方式解救,但在跳出其中一個之後,卻又在不知不覺間跌入了另一個循環當中。

如果我拿去西藏旅遊的案例跟前文的惡龍對應起來,一個接一個的旅遊愛好者被吸引到西藏去,然後他們的傳播又帶動了更多的人前往,可要是某一天,突然某個人在公眾面前揭示了西藏不為人知的醜陋一面,然後大家紛紛逃離。

可是再等到幾十年後,下一批未被意志影響的年輕人經不住誘惑,重新踏上西藏之路,再次發現西藏的美,於是傳播開來,到那時候又會有一大波跟風者前往,循環也就自此開啟了。

在循環開啟的初期,是指引意志的不斷疊加、重複、擴大和強加,以致最後的全民瘋狂。可又是誰在指引我們跌入生活的循環圈,我們究竟是受困於生活,還是受困於社會呢?

好啦,由於本文是意志循環第一篇,僅作為引子,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我都將圍繞「意志循環」來闡述個人觀點。我個人認為,人類的一切社會活動都在遵循「意志象徵—指引—循環—社會圈—平衡(穩定)「這條主線行進。下篇繼續,希望大家留言探討,謝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