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上瘋傳一段影片,內容主要是側拍某高中學生在校園內「打野砲」的過程,看見各方論戰激烈,各類議題油然而生,其中兩個角度較多人探討。首先,站在教育者角度,從被拍攝者著手,認為兩位學生其實都是受害者,雖然行為不適當,但拍攝者亦會因此觸法;另外,網路鄉民們最常見的立場,即是男學生完事後,就將女學生赤裸裸留在原地,自己著裝後快步離開,在網路上被大力譴責。在我看來,無論是拍攝者亦或是行為者,其實都是教育的問題,但我關心的,是這些孩子知不知道「安全性行為」?以及是否全程使用「保險套」?
12月3日群聚反同婚團體訴求「婚姻家庭全民決定、子女教育父母決定」,反對意見從多P、濫交、人交還是跟摩天輪結婚這等無厘頭思維,轉為將反對重心放在「子女」身上,認為學校教育應摒除所有違反婚姻家庭定義與混淆性別意識的內容,並以危言聳聽的文宣告訴民眾「你知道你的孩子正在學校學用保險套、同性性行為嗎?」就是因為看到這些言論,再反觀現在孩子們的行為,著實令人擔憂。
我是個同志,前些日子與身邊異性戀長輩A談及性平教育與校園中的性教育,他聽到同性性行為也需要使用保險套,大吃一驚,見其反應我也驚嚇不已。「同性性行為又不會懷孕,為何需要保險套?」他這樣問我,原以為「安全性行為」應普及校園,讓莘莘學子了解保險套功能及使用方式,而非只為了「避孕」。另外,跟另一位與我年紀相仿的B亦討論到此話題,他的反應不像A般激烈,卻也聽完我的解釋後,才能夠初步瞭解「安全性行為」相關作為。
「性」在華人文化中一直是個避而不談的話題,男女間的性已經鮮少被提起,更遑論同志之間的話題,根本無法從家庭的到相關資訊。同志族群更因多數不被社會家庭認同,因此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觸屬於LGBT族群的文化。幸運的人能夠透過各地區同志諮詢熱線以及性別友善單位協助,無須盲目自我探索,就算僅有一知半解,首要必定瞭解「保險套」的功用與「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從中學習自我尊重與尊重他人。問問身邊異性戀的朋友,是否有一樣的觀念存在,如果沒有,我相信是教育不足所引起。衛福部在2013年就曾表示,年度愛滋病發病患者中,異性戀高於同性戀,可見愛滋並非同性戀者所獨有。但相較同性戀者,異性戀性別教育是否格外重要,真的如同反同婚團體訴求,全權交由父母,將舊有觀念代代相傳嗎?我想,答案很明顯。
「家」應是每個人的避風港,許多同志朋友因為出櫃跟家庭決裂,也有許多同志因為恐懼還無法與家人公開,這些都是現今台灣社會的現象,近期的婚姻平權運動,使更多同志站出來面對自己,面對社會,尋求認同,看看國外的例子,再反觀台灣,自詡為民主自由國家,卻用這些過度保守同時也充滿敵意的言語及行為面對自己的孩子,這是家庭應該提供給孩子的情感依靠嗎?
現在全國各地區都有發起婚姻平權小蜜蜂活動,有一群人無償願意向路上的人解釋婚平議題,同時破除迷思,如果你對於LGBT族群有疑惑想瞭解,甚至是最近修法議題有疑問,都可以主動向他們詢問喔!如果你是支持婚姻平權的人,也希望看到這群小蜜蜂時,給予你最大的鼓勵,因為這會成為他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Hubert WU/同志
圖片來源:婚姻平權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