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將韓信用竹片刺死,不是為了替劉邦除害,幾百年後李白給出了答案

@ 2017-06-14

導讀: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開國功臣,似乎從來都沒有好下場。「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功臣亡。」就是這種現象的最好詮釋。而說出這句話的這個人,也沒有逃過這一魔咒,他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

漢初平定天下以後,韓信被蕭何騙進皇宮,然後被呂雉用黑布吊起來,再用削尖的竹片活活刺死。完美的避開了劉邦當初對韓信許諾「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兵不殺」這三不殺。那麼呂后為什麼要殺死韓信呢?

大多數的史學家都認為韓信居功自傲、功高震主,而且又是軍事天才,所以威脅太大。所以一定要將其除去,按照這樣的說法,最想殺韓信的應該是劉邦才對,為什麼劉邦卻不下手,呂后下起手來卻又快又恨,難道劉邦的手段還比不上呂后?

史學家又說劉邦仁慈,不忍下手,所以這個光榮的任務就交給了心狠手辣的呂雉。小編對專家這種說法不敢苟同,想當初劉邦被項羽打得狼狽逃竄的時候,為了自己逃命竟然把自己的兒女踹下車去,那時候怎麼沒人說劉邦仁慈?在廣武陣前項羽要煮他爹和他老婆,劉邦還要分一杯羹來喝,那時候怎麼沒人說他仁慈?

所以這背後一定有我們所不知道的隱情,呂后之所以一定要殺韓信,除了要為劉邦除去一大隱患,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誰都想不到,然而過了幾百年之後,一個叫做李白的狂放詩人,卻為我們揭開了這層神秘的面紗。

李白曾經寫過一首《雪讒詩》,內容主要是講婦人淫亂敗壞國政的事,在詩中他這樣寫道:彼婦人之猖狂,不如鵲之強強。彼婦人之淫昏,不如鶉之奔奔。"接著是關鍵的一段:「妲己滅紂,褒女惑周。漢祖呂氏,食其在傍。秦皇太后,毐亦淫荒(毐,拼音:ǎi)。……」

我們來看看李白這首詩中寫到的都有誰:妲己、褒姒、秦太后趙姬。這些人的「光輝事跡」相信也不用小編多說,不知道的可以去下邊評論區問一下,高手都在那裡等著呢!我們要說的重點是「漢祖呂氏,食其在傍」八個字。這分明就是指呂后和酈食其是姦夫淫婦,而酈食其恰恰是韓信害死的。就連李白都知道這些事,所以這些事一定不是空穴來風。所以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那麼這個酈食其又是誰?此人出身高陽,因為喜好酒色,就有了一個高陽酒徒的綽號,他喝多了酒喜歡吹牛,而且吹牛的功夫可稱得上天下一流。當初他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陳留縣令和守將,使得劉邦不費一兵一卒輕鬆拿下陳留。劉邦當了漢王以後,又是這個酈食其主動請纓,去齊國勸降。

就在齊王被這個小子忽悠的找不著北的時候,當時的兵馬大元帥韓信卻出其不意的兵伐齊國,齊國國君本來已經決定歸順劉邦,結果前方傳來漢軍突襲的戰報,這讓齊王大為光火,他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就把酈食其給活活煮死了。所以雖然韓信不是直接殺死酈食其的兇手,酈食其的死卻和他有著很大關係。

我們這裡不討論酈食其和韓信的做法誰對誰錯,我們只討論韓信的死,可能韓信壓根就沒想到,自己身為一流名將,千軍萬馬都不放在眼裡,卻還是沒能擋得住酈食其的老情人呂后放來的暗箭,位高權重的呂后一心為自己的情人報仇,別說韓信,估計劉邦她都敢下手——這當然是小編自己的揣測,不過劉邦肯定不知道呂后的心思,因為他還在那高興,我這老婆英明賢惠,自己做惡人,讓我做好人。他哪裡知道自己風流快活的同時,他老婆卻在給他戴綠帽子。

這又怪得了誰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