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發麵的好方法你一定要試試,做出的饅頭超級鬆軟,再也不想買早餐啦!!

@ 2017-06-13

一直以來,就喜歡吃饅頭,但是每次看到各種的食品安全問題,就讓我很心慌,好吧,還是自己動手做給家人吃吧。

不過作為南方人,做饅頭真是頭疼,每次口感不好都是一個人默默消滅,家人都不待見呢。

發麵,指麵糰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讓酵母充分繁殖產氣,促使麵糰膨脹的過程。

當酵母菌在麵糰內部有氧的環境下,將澱粉轉化為糖並消耗掉的時候,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這時,麵糰的體積就會膨大,就發了起來。

發麵,也指經過發酵的面。

發麵,是在麵食發展的過程中偶然被發現的,人類利用酵母發麵的歷史已有5000年了。

 

不過自從上次學到了這個好方法後,家人都誇我做的饅頭太好吃啦。現在,我家幾乎每天早上都吃饅頭呢,配上一碗白粥,一碟小菜,就是一頓非常健康的早餐啦,自己做的,超級放心哦。

其實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時間比平時的做法稍微久一點,不過咱們可以分成兩天,對於上班族來說,分兩天做,更能節省發酵得時間呢。

我比較懶,用麵包機揉面,其實用手揉效果也是一樣的呢。

先將一部分麵粉、酵母、糖、鹽、雞蛋都放入麵包桶里揉成麵糰

用保鮮袋裝起來

放入冰箱,發酵一晚上,這樣,發麵團的時候你就可以睡覺嘍,一點都不擔心發酵的問題,麵糰出現這樣的小孔洞就表示發酵成功了。

由於放人麵糰的酵母純度較高,不像「面肥」夾雜有大量乳酸菌、醋酸菌,所以沒有微生物產酸過程,麵糰發起後不會變酸,因而不用加鹼中和。但如果發麵時間過長,沾染了雜菌,最後仍可使麵糰變酸。

實踐證明,用醇母發麵時,至少4小時以內是不會變酸的,尤其是在溫度不超過30℃時,對酵母菌繁殖是有利的,而對雜菌生長繁殖卻不利。因為,乳酸菌生長繁殖最適宜溫度為37℃,醋酸菌最適宜溫度為35℃。因此,發酵時溫度不超過30℃時,麵糰變酸就會受到限制,變酸時間也會推遲。

使酵母迅速恢復活力,並加快其生長繁殖,有利於大量二氧化碳生成,使麵糰膨脹多孔,富有彈性。發麵時必須注意下面幾點:

用酵母發麵宜添加少量食糖。因為,要使酵母菌充分發揮作用,就需要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在使用酵母發麵時,可加入少量食糖,作為酵母活化時的營養。但加糖不能過量,超過一定濃度,反而抑制酵母菌生長繁殖,不利於麵糰漲發。一般食糖與酵母比例為1:1,或食糖更少些。

 

將發好的麵糰撕成小塊,放入麵包桶,加入剩下的小部分麵粉,將它們一起揉好

分成小劑子,蒸熟就可以了

經過低溫長時間發酵,蒸出來的饅頭比普通的方法更蓬鬆呢,口感相當好。

看看組織,好吃看得見哦

如果你也喜歡吃麵食,不妨試試這個小方法,你也會喜歡它的。如果你也有好的做麵食的小竅門,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