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體內運化水谷的最重要器官,中醫當中有「脾升胃降」的說法,意思是脾臟能夠運化水谷精微物質,將吸收的精微物質向上輸送到全身各處,營養臟腑形體官竅。而胃腑能夠受納飲食水谷,並且能夠將消化吸收後剩下的飲食物糟粕向下傳送到腸腑。一旦脾胃功能失調,脾胃不能配合完成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營養物質就會停留在體內聚積而成為內生濕邪,清陽之氣不升反下陷被排除體外,就會出現便溏,甚至飲食不化,腸鳴腹瀉。對於這種情況,中醫方劑中有一個著名的方子能輕鬆治療。
這個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名叫參苓白朮散,專門治療由於脾胃虛弱,出現的氣短乏力、形體消瘦、胸脘痞悶、飲食不化、腸鳴腹瀉、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等症狀,這一系列症狀在中醫當中歸屬為脾虛夾濕證。因為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調,水液停聚,內生濕濁。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化生的來源,主人體肌肉生長、四肢百骸。所以,脾胃虛弱,會導致氣血化生不足,則見氣短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脈虛緩;肌肉四肢百骸不能得到充足的氣血濡養,則見身體瘦削。脾虛不能正常運化水液,水濕內停,則見飲食不消化,腸鳴腹瀉等症狀。濕邪阻滯氣機運動,氣滯胃脘,則見胸脘部痞悶。所以治療這樣的病證應當採取益氣健脾,滲濕止瀉的方法。
參苓白朮散的組成包括蓮子肉9g、薏苡仁9g、縮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人參15g、甘草9、白朮15g、山藥15g等藥物。這個方子用人參補益脾胃之氣,茯苓健脾胃而利水滲濕,白朮補氣健脾,還能燥濕利水,三味藥同為君藥。山藥平補肺脾腎,蓮子肉健脾胃,還能澀腸止瀉,扁豆健脾化濕。薏苡仁健脾滲濕,這四味藥都有健脾止瀉的作用,可協助君藥發揮作用,同為臣藥。縮砂仁芳香醒脾,能行氣和胃,化濕止瀉。桔梗,能宣利肺氣,既可以配縮砂仁調理氣機運行,又可以宣利肺氣,通調水道,還可以引藥上行,使藥力上達肺部,使得整個方子脾肺雙補。所以縮砂仁和桔梗同為佐藥。炙甘草、大棗補脾和中,調和諸藥,作為佐使藥。多種藥物配合,使得整個方子達到益氣健脾、滲濕止瀉的效果。
這個方子是在補氣名方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等藥物組成的。兩個方子都有益氣健脾的功效,但是四君子湯以補氣為主,是專治脾胃氣虛的基礎方。參苓白朮散益氣健脾的同時還有滲濕行氣的作用,並且有保養肺氣的功效,是治療脾虛濕盛證及體現「培土(脾)生金(肺)」治法的常用方劑。《古今醫鑒》所記載的參苓白朮散,和本方比較多一味陳皮,適用於脾胃氣虛兼有濕阻氣滯的患者。如果兼有里寒證而出現腹痛的情況,可加乾薑、肉桂以溫中祛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