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調和油的這則廣...告畫面和那句「1:1:1」的廣...告語,一定很多人看過,它的洗腦效果僅次於那句「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小心別吃了假的金龍魚
有一名叫「香格里拉」的五星級品牌高端酒店,你肯定也耳聞過。要說這倆品牌的老闆是一個人,不知道你會不會跟我一樣驚訝,榨油的還開著高大上的酒店,反差好像有點大。
而且這個老闆的來頭遠不止這些,他還有一個更大更響的名頭——亞洲糖王。
他就是郭鶴年,華人里的東南亞首富,全球六大糖王之一,北京最大包租公,身家600億。
父親去世,20齣頭的他臨危受命
郭鶴年祖籍福建,1923年出生,自小生長在馬來西亞新山。父輩郭欽鑒和叔父們早年跟潮下南洋,憑著經商的才華打下了豐厚的家底。郭家交遊廣泛,與諸多政要名流關係緊密,遂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
可以說,在上世紀,郭鶴年是個不折不扣的富家少爺。
不過,他非但不像電視劇里的公子哥那樣飛揚跋扈,反而十分優秀。他畢業於新加坡名校萊佛士學院,精通雙語,並繼承家族基因,善於交際,同新加坡錢總理李光耀、馬來西亞前總理拉扎克等政要曾是校友,舊識。
最主要的是,從小生長於富商之家的他,耳濡目染之下,培養出了一身商業才華。
在二戰結束後那個奇貨可居的年代,他們父子看準商機,趁機連手通過政府關係,一舉拿下了馬國柔佛州的糧油市場。
1947年,24歲的郭鶴年便從父親那裡拿了一筆資金開始了自己的商業之旅,他在新加坡創立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力克務公司,從伊始主營米麵生意,逐步發展為船租和製造生意。
孰料,次年父親的突然去世,令家族生意產生了地動山搖的影響。在母親的授意下,郭氏家族決定把企業重新整合,而年僅25歲的郭鶴年被家族推舉為掌舵人。就這樣,家族的重擔便落在了郭鶴年的肩膀上。
郭鶴年排行老三,上頭還有大哥鶴舉,二哥鶴齡。
1953年,內戰發生,二哥不幸犧牲。郭家被英殖民當局嚴密監視,家族生意的發展亦受限制,郭鶴年在難有作為的情況下,乾脆去了正殖民馬來西亞的英國補充經商知識去了。
在英國這段時間,他學習到現代化的商業交易手法和高效經營理念,同時在宏觀上熟悉了全球糖業貿易的情況和布局。
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郭鶴年立馬回國,他看到東南亞氣候非常適合種植甘蔗,便力排眾議,苦心孤詣進軍蔗糖行業。
1960年,同政府合作談判後,建成馬來西亞第一家煉糖廠。隨後,迅速覆蓋全馬國的銷售網絡,進軍國際市場。
1961年,東南亞老糖王黃仲涵因產業被印度尼西亞收歸國有而退出市場。次年,郭鶴年稱霸馬國,成為「馬來西亞糖王」。
1963年,郭鶴年結識印度尼西亞首富林紹良,他的蔗糖版圖藉機擴張到整個東南亞,直至中國市場。
他時刻關注市場的動態,1970年,他預感全球糖價要上漲,便廣泛收購白糖和白糖期貨,當年怒賺600萬馬元。至此,郭鶴年「亞洲糖王」的寶座坐穩。
並且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他被號為「世界糖王」也不為過,畢竟他直接控制了全球糖業市場20%的市場份額。
在糖業做得風生水起,他又看中了旅遊業的潛力。1971年,他在新加坡建立自己的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後如做糖一樣,迅速布局東南亞。
贏得「糖王」稱號之餘,他又榮獲了「酒店之王」的稱號。
北京最大的包租公
從小在馬來西亞長大的郭鶴年,一直以中國人自居,這同他從小接受的教育脫不開關係。
乃父郭欽鑒不僅從小向他們兄弟三個傳輸誠信經商的道理之外,也不忘對他們進行愛國教育,並且身體力行,言行合一。例如抗戰期間,郭欽鑒曾出任新山華僑籌賑委員會主任,積極籌備款項,支持祖國抗戰。
母親鄭格如是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新時代知識女性,在兒輩的教育問題上也向來不忽視。
後來郭鶴年成說,「我的心分成兩瓣,一瓣是愛我生長的國家馬來西亞,一瓣是愛我父母生長的家鄉中國。」
因此當中國政府希望他幫忙在國內投資時,他二話不說就應承了下來。
1978年,郭鶴年在杭州斥巨資建成了內地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緊接著,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他成為了引領外商投資中國的領袖人物,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路上的投資先鋒。
1983年,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建成。
1984年,郭鶴年在北京長安街投資5個億美金,建成北京國貿中心,至今仍是北京的地標建築,並且國貿中心三期落成後,更是一度成為北京的最高樓。
當時,這個項目競爭的投資者還有兩個財團,一個來自美國一個來自日本。但是郭鶴年覺得,我們要爭志氣,不要給外面人看不起我們華人。
此後,郭鶴年這位愛國華僑,成為了各地政府最受歡迎的投資者之一。數十年來,他在中國的投資規模超過百億,遍布各行各業,大江南北。其中,他酒店版圖中,有34家香格里拉酒店在中國,全球開業的才不過78家。
如今的他,已然成為了北京最大的包租公,在北京的國貿商圈他擁有110萬平米商鋪,只租不售,日進斗金完全不足以形容他坐收的財富。
如今,他掌舵的嘉里集團更是涉足糧油、酒店、傳媒、航運、房地產等多個領域,耳熟能詳的金龍魚集團也是他集團旗下產業,儼然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如今的郭鶴年,已經連續十年蟬聯馬來西亞首富,身家超600億。
實際許多出國經商的華人,即便身處異邦,卻大多心懷祖國,如模里西斯的華裔巨商朱梅麟,再如郭鶴年及其父輩等等,都曾在祖國有難之日,籌賑支援。對於這樣企業家,我們都應該大大地點贊!
從「亞洲糖王」,再到「香格里拉之父」「糧油大王」「傳媒大亨」(香港無線電視和南華早報集團曾是郭鶴年公司旗下的產業),郭鶴年能做出一個這樣龐大的商業帝國,絕對離不開他非凡的商業才能。在外界眼中,他是一個低調樸實,而能夠深謀遠慮,布局全面的人。
2012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
在郭鶴年自己看來,他的成功,一方面離不開父親郭欽鑒對他的經商思想上的道德教育,如「誠實」「一言九鼎」等都是他父親常提及的詞彙,以及先輩打下的豐厚家底,另一方面原因他也有自己的總結:
(以下部分內容來自2012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中,郭鶴年先生現場講話)
1.領導人要成功,就要擁有一批強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經理人才,並與屬下的各級員工密切合作,為公司奮鬥。
2.無論做什麼事業,要抓住機會,不要東想西想,找到好的項目,要抓緊,推動力要大。
3.必須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不少困難,但是不要很容易的克服掉,要做不倒翁,打倒了站起來,打倒了又站起來,做生意一定要這樣。不能停下來,必須不斷向前、不斷尋找機會,往往危機就是機會。
4.成功以後,賺多錢以後要特別小心。前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5.要取諸社會,用諸社會。賺到的錢也最好回歸給社會一部分,越多越好。
頂尖老闆思維
頂尖老闆思維、頂尖老闆智庫、老闆思維、老闆謀略、老闆賺錢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