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春季檔日劇中,漫改劇《人100%靠外表》近日躥紅網絡。該劇由桐谷美玲、水川麻美等主演,講述了無女人味的理科系女子城之內純(桐谷美玲)和同事一起進行「美的特別研究」,期待成為有魅力的女子的故事。
小編入坑之後發現,這部劇之所以走紅完全在於它的實用價值,因為這部劇簡直就是一套披著日劇外衣的美妝穿搭教程。故事一開始就以滿屏的時尚乾貨,牢牢抓住了女性觀眾的心,讓不少姿色平平、不會化妝的女孩瞬間看到變美的希望。
劇中,三位女主都是造紙公司做製紙原料分析的研究員,人設如下:
城之內純:性格內向自卑,不善交際,恐懼人群。
前田滿子(水川麻美):已婚婦女,對時尚的認識在上世紀90年代。
佐藤聖良:身材偏胖,美食的忠實擁護者。
作為標準的「理科女」,她們都是遠離美容和時尚界的女人。因此,她們被視為在人類進化的途中,基因突變,沒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女人,而變成了人科的「擬女人類」。
在這個顏狗當道的時代,女主們在種種鄙視、刺激下發現,毫無「女子力」、不懂化妝的人生是沒有出路的,於是三人用做學問的方式來研究化妝和時尚,前前後後學習了很多不同的時尚單品:帽子,圍巾,小飾品,手包,洗髮水等等,一系列觀眾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東西。當然,這可不是諸如《醜女大變身》之類的劇情,而是如同真正的教程一般,手把手教你如何從0基礎的時尚菜鳥到達人。下面,小編將介紹本劇中的實用價值:
打扮的正確方式。女主們打算變美,首先從化妝穿搭開始。一般我們的做法是翻雜誌,看視頻,按照教程中所講的進行學習、實踐。劇中的三位女主也是如此,不過,效果不盡如人意。或許是土氣了太久,對美已經摸不著門道,三位女主打扮後的樣子簡直成了一場災難:兔子妝=結膜炎,傳言戴上可以遮七丑的圍巾像是戴了個圍嘴。
這些經歷相信很多初學化妝的姑娘都感同身受,明明就是完全按照美妝教程做的,每次打扮完覺得自己美翻了,結果在別人眼裡卻像個妖怪。
其實,這一切都是由盲目的化妝理念造成的。劇中向觀眾傳授了變美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理念,化妝搭配都需要因人而異。先認識自己的特點和不足,儘可能揚長避短,才能讓自己美起來。所以,這部劇特意照顧到不同類型的女性,從細節出發,面面俱到地講述了如何根據臉型、身高、氣質的不同,進行化妝和搭配。比如帽子要根據不同的臉型來選擇、圍巾怎麼系才能強調臉型和身材的優點、手包和衣服的顏色有沒有衝突等等,事無巨細地傳授給觀眾許多搭配技巧,簡直堪比專業的時尚教程。
小編看過後發現,原來每一個小部件都可以是心機滿滿的。說實話,看這部劇,比看幾十斤時尚雜誌要有效且實用得多。
女性魅力的提升。作為一套活生生的變美進階教程,除了容貌的外在修飾,本劇還介紹了如何散發女性魅力和與男性相處方面的技巧,讓刻板、內斂的女主們可以從內而外散發光彩。這裡面的學問也著實不少:比如,女孩子佩戴可以搖晃的耳環會顯得很可愛;利用香水可以提升女性魅力;如果在和初次見面或者不熟悉的男性聊天時,時不時表揚下對方,會增加好印象等等。雖然說,男女相處關鍵在於平衡,但在適當的情況下,展示柔弱、可愛的一面可以激發男性保護欲,增加異性緣。
拋開劇情不談,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部劇對許多女性觀眾有著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儘管國產都市劇中不乏時尚的身影,劇集播出後也常常能引發一陣「淘寶同款」的帶貨熱,但那些時尚元素往往根據明星個人氣質量身定製,需要一定的顏值、身材和氣質方能駕馭。許多觀眾跟風而至,往往造成「賣家秀」和「買家秀」的巨大差異,就如《人100%靠外表》女主們嘗試中的失敗案例。而這部劇卻將時尚教程作為主菜,淺顯易懂地教你如何塑造外表,即便對時尚敏感度為0的女孩,相信也能從中學到一二。
日劇中的實用價值為何這麼受歡迎
留心的觀眾不難發現,日本影視作品中一向不乏類似的「實用性」元素,他們往往選取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或與劇情做完美融合,或直接作為主導。儘管劇情和製作相對簡單,卻深受觀眾喜歡。分析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功能性強,邊看電視邊學技能。強調實用性元素的影視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其中有滿滿的技能幹貨,讓觀眾能夠邊看邊學。即使完全忽略劇情,單單靠其實用的功能性就能夠讓觀眾欲罷不能。像《逃避可恥但有用》中女主就向觀眾傳授了許多家務小竅門,招招實用:用要丟棄的絲襪擰成繩,套在不鏽鋼水管上左右拉扯擦拭就很方便;
用溫水和一小塊肥皂製造肥皂水,放入噴霧瓶中,好用又便捷;水果和各種食材分別用自封袋分裝,冰箱就變得整潔還可以防止串味等等。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技巧卻十分有效,瑣碎麻煩的家務難題得到解決後,生活似乎也被經營得有滋有味起來。
熱愛美食的觀眾一定記得《花的懶人料理》,對於上班族來說,這部劇非常實用。它在每集中貢獻兩個以上懶人食譜,一個是女主自己製作的,另一個是片尾環節懶人指導專家的專業懶人食譜。兩份食譜都簡單易學且營養美味兼具,非常適合生活忙碌的上班族和不善廚藝的年輕人。
傳遞認真、積極的生活態度。在強調實用性元素的影視作品中,常常能讓觀眾從中領悟到愛自己、愛生活的真諦。如美食電影《小森林》,女主市子從種下作物,到親手收割它們,再將它們變成精緻的美味,甚至可以把原本要扔掉的食材變廢為寶。將平淡無奇的食物點石成金,這是市子的生活哲學,即便在小小的村莊裡,那些平淡如水的日子也如同那些平凡的食材一般,在她手裡變得精彩紛呈。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要以積極的心態去應對:好的,我們欣然接受;壞的,我們也可以變廢為寶。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才能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再如《人100%靠外表》,它引導女性變美的根本是:希望女性通過提升外表來提升自信心。先拋開長相不說,生活中確實存在許多類似於三位女主的女性,或內向自卑不善交際,或投入家庭和事業忽略自我,或大大咧咧完全沒有異性緣。她們很少去商場購物,分不清唇彩和眼影液,在人群中缺乏自信。劇中在塑造三位女性外表的同時也在重塑她們的自信心,研究時尚的同時亦是打通自己和外界的聯繫。隨著外表越來越美,她們也逐漸成為自己曾經羨慕的那個「她」。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影視作品一般選取美食、美妝、家居等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將這些小而瑣碎的事物經營成一門學問,深入探索研究,既能將其展示的精彩紛呈,又能深入淺出地讓觀眾從中受益,形式新鮮有趣。
然而,同樣是生活劇,這種實用主義在國產劇中卻鮮少能看到。其實生活劇不一定非要婆媳大戰、原配小三遍灑狗血,除去忙碌的工作,完全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不就是做飯、家務和打扮這些事嗎?從電視劇中能夠學習生活知識點,輕鬆愉快地面對生活不也很好嗎?國產電視劇是否也可以少些雞飛狗跳、少些懸浮感,多些實用性呢?
【文/小熊星】
版權聲明:】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