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是日本古代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曾經統治日本數百年,在日本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以武士為主角的電影有不少,從五六十年代的《七武士》到阿湯哥主演的《最後的武士》,這些電影都很好地還原了武士的形象。不過電影沒有提到的,是武士們的同性戀癖好。
日本武士與中國的士大夫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是國家統治的根基,也都信奉一套屬於自己的世界觀,士大夫有儒釋道,武士們有武士道。在情愛上,武士們對貌美男子的熱愛也不亞於中國的士大夫。
(眾道浮世繪,歌川國芳)
武士們的男同性戀關係在日文中寫作「眾道」。眾道始於南北朝時期,在戰國時代成為一種文化,到江戶末年被廢除,有五六百年的歷史。日本社會的男同性戀風氣是日本僧侶弘法大師從中國帶回來的,早期是上層貴族們特有的愛好。南北朝時期武士成為日本的統治階層,沒有了金戈鐵馬的日子,武士們開始享受貴族們的安逸生活,茶道、花道等傳統文化開始被武士所接受,當然也包括眾道。
(眾道浮世繪,喜多川歌麿)
如果說在南北朝時期武士們把眾道當作邁入貴族生活的敲門磚,那麼在戰國時代,眾道已經成為武士階層的一種文化,是武士們用以維持統治、保護權力的工具。擁有領地的大名會在身邊豢養一批侍童,這些侍童平日裡負責武士的保衛工作,到了戰場上,則要充當武士洩慾的工具。
當然,侍童也並非只有付出沒有回報。戰國時代許多武士窮奇一生可能都得不到一塊領地,而大名身邊的侍童,只要不犯錯就能得到主公的領地賞賜。像織田信長手下的侍童森蘭丸,十三歲出仕信長,十六歲就擁有兩城五百石領地。
(森蘭丸畫像)
在江戶時代,眾道更是成為一種風雅潮流,不止武士階層,普通市民也有追求男色的慾望。人們對喜歡的少年,會以結為盟兄弟的方式達成關係,江戶時代的小說家井原西鶴曾說,「沒有盟兄的少年等同於沒人來提親的少女」,可見當時社會的男色關係相當開放。
眾道之所以在日本成為一種雅癖,一方面是因為大和民族對性有著超乎尋常的開放;另一方面則是男權對女性的鄙視。在武士眼中,女性只是簡單的生育工具,而男性間的愛情才算是純質的,這一點與古希臘的男同性戀相似。
對於今人來說,同性戀是人類多元化發展的一種表現,但我們不能以今人的觀點看待歷史,更不能單純地認為人類從很早以前就開始追求同性戀愛的自由。
版權申明:YUE健康系列內容,為觸點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